王學圻 飾演(富商)李玉堂 胡軍 飾演 (刺客)嚴孝國
其實《十月圍城》的故事模式并不怎么新鮮,影片講述的是100年前在香港,各屆人士保護孫中山的故事.就是"讓領導先走"的老套劇情.但人物的銀幕形象是鮮明的.首飾在劇中的細節表達很到位.本文從專業視角解讀一下兩位人物的首飾.
1.由王學圻飾演的商人李玉堂所佩戴的是一枚金鑲鉆石的翡翠戒指.展現其富商的身份與地位.翡翠戒指在清朝很流行,到清朝末年達到極致.富有的家庭都購買收藏很多金鑲鉆石的黃金翡翠.是日常佩戴的一種很普遍的珠寶飾品.這種翡翠品質極高,無論種色都是上乘之品.做工也很精致.當時廣東很多金鋪做這種戒指生意很火.但工藝跟現在深圳的首飾工廠有很大差別,用現在行業的說法叫"手工貨",就是直接用黃金做單件,比現在工廠大批量用"失蠟法"制造得更精致。中等收入家庭做的多數是黃金戒指,只有大戶人家才鑲鉆石,當時珠寶首飾業是廣州及香港很重要的產業.有很多口啤極好的百年老店.而且成行成市。用現在官方說法就是"區域品牌"和"產業聚集效應"。影片也多次出現了打金店鋪的招牌。中國具有幾千年的黃金首飾制造歷史,遠在唐朝時期就有很多歐洲工匠到中國學習金工技術.中國的金工鑄造技術及制造工藝非常精細致。無論官方和民間都有一大批能工巧匠.很多工藝技術都超過了歐洲。直到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珠寶首飾行業從此徹底解散了。我的外公是一位打金師傅,靠打金掙錢蓋了一座很大的四合院.聽我母親說,他被批斗了幾天之后.被關在牛棚里凍死了,原因是瘋狂的群眾在他家找到了用于制造首飾的幾枚白銀和一些打金工具.被劃為“富農”。
由于香港被英帝國主義強行租借.首飾行業得到了延續.首飾的制造工藝得到了保護.有些打金店鋪的制造工藝在競爭中不斷創新,出現了一批象周大福.六福這樣知名度很高的打金鋪,80年代末90年初,很多人紛紛'下海",在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興辦了首飾工廠.但工藝技術是香港首飾廠的師傅傳授的.香港的珠寶首飾品牌也紛紛進入中國市場,象周大福/六福/謝瑞麟/周生生這樣的打金店通過現代商業化的運作,迅速形成了全國強勢品牌。如果沒有60年代的那場文化運動,象周大福這樣的品牌在中國絕對不可能占這么大的市場份額。
國民黨被迫流亡臺灣,把大量的金銀翡翠首飾帶到了臺灣,中國傳統翡翠文化在臺灣得到了延續和發展.現在,臺灣的翡翠首飾在華人圈中很有名氣.
2。胡軍飾演的嚴孝國是一位“孝國人士”,他用生命捍衛著他的王朝。手上戴的是一枚扳指。扳指又稱“板指”“班指”或“梆指”,是滿族男子套于右手大拇指上的短管狀飾品,比普通戒指寬很多,是戒指的幾倍到十幾倍。這類飾物源于實用。滿族原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喜歡征戰,滿族的八旗子弟從小要練習拉弓射箭,拉弓時佩戴扳指,用以保護手指并可減少手指的運動量,因此八旗子弟很喜愛此物。扳指很快流行起來了,有點地位和身份的男子都人手一枚。扳指也衍生出文扳指和武扳指,文扳指比較薄,并在外壁雕刻一些詩句或者花紋圖案。武扳指堅固厚重,多素面。扳指的質地亦由原來的犀牛角,駝骨.發展為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等名貴的材料.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制者較多,有些外表看來分別不大,但其實是天壤之別.有些可價值連城,有些可能是集市的地攤貨.貴族佩戴的多是滿綠而清澈如水者的翡翠扳指.價值連城。
本來是滿族人用于練習武藝的扳指,自從漢人被和諧之后,漢族男子也紛紛模仿由滿族主導的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和妝扮,也學滿族人佩戴扳指。所以說,首飾的本質是對上流社會生活的羞澀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