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面對仍然疲軟卻占據全球珠寶市場40%至50%份額的美國市場,珠寶商們都在努力尋求一個更好的貿易環境和一個更具潛力的消費市場。
自2009年底至今,中國市場一而再被全球各國抬上“救市主”的“領袖”寶座,并被要求出臺各類“利市”政策,以盡“領袖”之責。就現階段國外各種勢力對中國市場的政策,金象易誠的運營經理吳墨羽先生分析稱:如果說,年初世界各國對中國市場的高抬還處在理論研究階段,那么,三月底以來的各國動態,則表明了他們已經在啟動“挖市”計劃的第二步:目標與行動。
據了解,目前的國際珠寶業從政府,到行業機構,到知名企業,都在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
近日,以色列工業、貿易和勞動部長公開承諾,將全力支持和幫助以色列鉆石行業的發展。據了解,3月香港國際珠寶展上,以色列組織的參展企業多達60余家,參展規模遠遠超過其參展商不到20家的巴塞爾鐘表珠寶展。此外,比利時寶石研究室國際寶石學院IGI在中國的行程則顯緊湊而明了。繼參加4月的上海國際珠寶展,IGI還將馬不停蹄的以比利時歐盟館鉆石區的重要成員參與5月開幕的上海世博會,并積極開設相關鉆石以及營銷方面的知識講座,努力提高其在中國鉆石業的影響力。與此同時,蒂芙尼珠寶公司在近期宣稱,5年內,蒂芙尼將在中國新增25家連鎖店,其中包括如云南之類的二線城市,以進一步搶占中產階級消費市場。
不難看出,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穩步增長的中國市場成了炙手可熱的國際鉆石蛋糕,有實力的都想跨洋過海咬一口,實力微弱的,則只能望洋興嘆。而在當前錯綜復雜的市場形勢中,中國鉆石業如何把握住機遇,順勢而上,而不僅僅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對此,金象易誠的吳先生表示,中國鉆石行業將進入嚴峻的行業洗牌時代,如何讓我們的市場不外流,政府,企業,消費者都應該共同作用起來,積極應對,理性規劃。作為行業的主力軍,本土企業則應盡快加速對自身的規劃重組,多學習與引進國外的營銷模式,尤其是在電子商務逐漸成形的科技時代,應更好的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幫助傳統企業開發一個有序而廣闊的發展空間。
最后,吳先生介紹說,金象易誠電子商務作為金象珠寶的生力軍,目前已與業內數十家實力雄厚的傳統企業,以及多家國外知名電子商務企業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互助關系,全力應對中國市場的黃金時代。(文/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