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實力決定展館位置
巴塞爾是瑞士第二大城市,地處瑞士東北邊境萊茵河畔,是連接法國、德國的交通要地,也是最重要的工業城市之一,瑞士的三大化工集團都集中在巴塞爾。記者詢問一位在巴塞爾生活了30年的華人高先生,來巴塞爾旅游淡旺季是什么時候。他笑著說,對巴塞爾來說,沒有傳統上按季節、月份上區分的淡旺季。有展覽的時候就是旺季,沒有展覽的時候就是淡季。在巴塞爾,一年共有4次大型展覽,包括鐘表及珠寶展、瑞士工業博覽會、秋季交易會、國際藝術展,其中鐘表及珠寶展是是規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展覽。受經濟危機影響,去年巴塞爾鐘表展的規模比往年下降了不少,為了給展會聚集人氣,當地政府今年推出了不少優惠措施。比如參展商邀請的嘉賓包括媒體在瑞士駐當地使館辦理簽證時免收簽證費。在展會期間,巴塞爾市內的公交車都可以免費乘坐。不過,市內很多旅館則在展會期間價格翻倍。即便如此,這個人口不到20萬的小城也很難容納10萬余客人,當地政府還從德國、荷蘭等國租用了幾艘游輪過來,停靠在萊茵河上,把船上的房間當成酒店使用。《環球時報》記者就住在德國的一艘游輪上。還有一些參觀者只能住在與巴塞爾臨近的德國或法國境內的旅館。
業內人士表示,有近百年歷史的巴塞爾鐘表展之所以每年吸引這么多人參加,主要因為這里是鐘表及珠寶企業江湖地位的最好展示,是最新流行趨勢的發布平臺,也是全球同行交流的大派對。對于江湖地位一說,《環球時報》記者在展會上感受頗深。在巴塞爾鐘表展,實力決定了參展商的位置。巴塞爾鐘表展共分為6個館,其重要性也大體上從1到6依次遞減。1號館幾乎聚集了世界所有頂級鐘表、珠寶名牌,參觀者每天都可以用“摩肩接踵”來形容。盡管面對危機壓力及高額的參展費用,商家與會熱情依然高漲,標新立異地打造各自展廳。一進入1號館,左側第一個展館就是勞力士如城堡般龐大的展廳,右側第一個參展商是百達斐麗,其長廊狀的展廳顯得很低調。正對門口的斯沃琪集團的展廳堪稱一號館最大展位,猶如一個大舞臺,牢牢把持著1號館的中心位置。瑞士手表的江湖地位不言而喻。2號館和3號館也云集了眾多國際品牌。而6號館則集中了中低端品牌,由于香港品牌占多數,也被稱為“香港”館。來自中國內地、泰國、印度等地區的鐘表及珠寶品牌也在這里參展。與1號館各表商美輪美奐的百余平方米的展區相比,6號館的展區幾乎就是“攤位”,雖然整齊劃一,但每家的展區都只有十幾平方米,且缺乏個性,讓人很難記住。從1號館到6號館,雖然開車距離不到2分鐘,但兩個展館中品牌的差距卻不止幾十年。
對于今年鐘表業的流行趨勢,本屆展會主席吉葉波表示,回歸“經典”款式、女款手表小型化以及金屬鈦和陶瓷材料的應用,將是流行主題。記者在1號館發現,很多名表品牌把航海、月相等復雜技術當成賣點重點推介。在計時功能已經被電子設備代替的今天,瑞士手表早已從實用工具發展到現在的奢侈品牌。未來的手表又將走向何處?瑞士豪雅品牌第四代傳人、現任名譽主席杰克·豪雅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時尚化和技術創新都將是未來手表的發展趨勢。不過,他認為現在一些手表的技術創新是在一些實用價值不是很高的功能上花了大量工夫。這樣做可能是希望設計出特別的產品來吸引顧客,他估計,購買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會真的使用這些復雜功能。更多人為了炫耀。杰克·豪雅認為,未來的技術創新至少對于豪雅來說,更趨向于那些有實用價值的創新,比如,如何防止老化,延長使用壽命等。
深圳市副市長陳應春等領導為TTF剪彩
ttf產品的宣傳廊
隨處可見中國人身影
在此次展會上,中國市場的重要地位毫無疑義地得到了參展商的共識。浪琴表全球總裁霍凱諾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09年瑞士手表的出口額降了22%,整個斯沃琪集團出口下降了6%左右,但浪琴是增長的。中國市場對其銷售業績的拉動是顯而易見的。中國內地市場占其全球份額的30%,如果加上香港、臺灣以及中國人在國外購買的手表,中國市場已經占全球的50%。據寶珀表相關人員介紹,其今年推出的一款價值197萬元的全球限量50塊的腕表,在開展第二天就有一半以上的訂單來自中國內地的客戶。豪雅表進入中國較晚,他們決定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投資在中國就是投資未來”。2009年是瑞士奢華手表產業最糟糕的年份之一。根據瑞士手表產業聯盟的數據,手表出口價值總額下滑22%,降到122億美元。但來自第七大市場中國大陸的直接需求只下降了15%,相比之下,美國下滑38%。該聯盟報告說,中國事實上是珍貴的市場之一。1月份,這一增長趨勢仍在繼續,中國的需求比一年前上升87%,幫助瑞士手表出口上升了2.7%,這是自2008年以來瑞士手表產業首次同比增長。
據了解,今年中國內地有近3000名買家光臨巴塞爾,前來采訪的中國內地媒體也有近百家。有參展商表示,感覺中國買家和媒體比去年增加了20%左右。無論是在展館內,還是在巴塞爾的餐館、商場、街頭,記者隨處可見中國人的身影。巴塞爾鐘表展的網站開通了中文網頁,媒體中心的電腦也可以進行中文輸入,甚至巴塞爾市中心的商場中,記者也聽到了“歡迎購買瑞士紀念品”的中文廣播。
雖然巴塞爾展充滿了對中國市場的向往,但這里仍然是賣家的天下,或者說仍然是歐洲人的聚會,中國買家及參展商并沒有很多發言權。此次展會中,歐洲參展商為1221個,占總數的63.8%,其參展面積達80.1%。而亞洲展商為525個,占27.4%,參展面積為13.6%。在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代表都是來自法國、意大利、德國、瑞士、中國香港的參展商代表,而沒有來自中國內地這一全球最重要買家的聲音。當然,這也許是巴塞爾鐘表展歷年來的規矩,但世界在變,在金融危機下,買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升中國買家的待遇和地位不知是否也應該成為今后巴塞爾展擴大規模、進行改革的方向。另據了解,有的中國企業已具備進入2號館的條件,但主辦方提供的展臺位置不好,使其遲遲沒能進駐。
中國品牌形象有所提升
參加此次展會的中國內地參展商不是很多。記者在6號館看到了深圳鐘表展團,展廳采用五星紅旗的紅黃兩色為基調進行整體形象布置。深圳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鐘表生產和出口基地。據深圳市鐘表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楊景雯介紹,今年是深圳鐘表以區域品牌的形象第三次集體亮相巴塞爾展,展位面積達300平方米。今年參展的有十幾家企業,包括飛亞達、依波、海鷗等。飛亞達海外拓展部經理魏海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飛亞達今年已經是第10次參加巴塞爾鐘表展了。參展對于企業提升品牌形象的幫助很大。魏海龍說,前幾年參展的時候,一些外國客人很傲慢,有種高高在上,“你為我服務”的感覺。他們來中國展區主要是為了找便宜貨拿去賣,或者找中國企業為他們代加工,貼牌生產。但是現在,“很多人都很看好我們的產品,有八成客人是為了代理我們的品牌銷售而來的。”
在中國珠寶參展商方面,深圳TTF珠寶公司成為巴塞爾展創辦以來第一個進駐2號館的中國品牌,受到了不少媒體的關注。該公司總裁吳峰華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進入2號館這樣的國際品牌館,必須要具備幾個條件,比如5種語言的品牌推廣,30%以上的國際市場,原創價值的體現以及國際同行的認可等。這些條件要經過展會專家委員會的評估后予以確定。從首次入駐巴塞爾6號館,到挺進頂級國際品牌館,TTF用了3年時間,就完成了眾多國際高端品牌幾十年的歷程。參加巴塞爾鐘表首飾展為公司帶來了效益,去年在3號館參展之后,他們推出的纖維懸浮鑲嵌技術,接到了來自日內瓦一個客戶鑲嵌100萬粒珠寶的訂單。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秘書長孫鳳民在“中國珠寶市場的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表示,中國珠寶業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僅僅15年時間,中國已成為世界舉足輕重的珠寶加工大國和世界最重要的珠寶消費市場之一。據統計,截至2009年底,中國珠寶玉石首飾各類生產加工企業有2萬多家,產業工人170多萬人。2009年,中國珠寶業產值430億美元,出口80億美元。我國珠寶加工業正在經歷著由量變到質變的跨越式變化之中,技術、工藝日趨進步,許多領域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甚至部分領域有所超越,在滿足國內消費者多樣需求的同時,還為歐美日等國際主要珠寶市場提供產品。中國駐瑞士使館商務參贊吳喜林表示,TTF的進駐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他的到來告訴所有巴塞爾的同業者,中國的珠寶也在和瑞士精益求精的精神靠攏,這是進步,是值得懷念的歷史時刻。
吳峰華說,中國珠寶企業已不再滿足代工的地位,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但打造品牌還存在很大困難,比如在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很難找到高級技師就是很重要的問題。他認為,中國的產業升級已成為必然趨勢,相關的產業和教育政策應做出調整,為高級技師的培養創造條件。該公司計劃引進瑞士的培訓公司幫助培養高級技師。楊景雯表示,在中國,鐘表、珠寶業的技師只能稱為“技工”,一直不被重視,默默無聞,與歐美的技師差距很大。歐美企業對高級技師很重視,一些制表師甚至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不過,高級技師的培養需要文化的積淀和廣闊的見識,不是一蹴而就的。
楊景雯認為,中國參展商展示品牌的手段應更靈活。可在展臺風格設計及相關活動上突出中國特色,從文化上吸引參觀者,而不只是從招商引資的角度去宣傳。泰國參展商推出了泰式按摩活動,印度參展商還組織了印度模特的表演秀,日本今年在6號館的顯著位置展出了一款精美和服。泰國、印度的展團都得到了政府資金上的支持。另外,有的企業看問題不夠長遠,第一年來參展如果沒有訂單第二年就不來了,其實很多客戶看重的恰恰是企業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