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價格平均上漲20%-30%;國內翡翠分級標準出臺,首批證書預計本周內推出。
翡翠原料與鉆石一樣100%來自國外進口,特別是寶石級翡翠只有緬甸出產。作為稀有資源,近幾年翡翠的身價每年都在上漲,平均漲幅達兩三成。近日,翡翠分級國家標準正式發布并實施,預計這周內會在北京市場上推出第一批分級證書。
資源稀缺 長線投資
經過上百年的開采,特別是最近30年來的瘋狂開采,緬甸北部密支那地區出產的寶石級翡翠越來越少,而消費需求卻日益增長,這種不平衡的供求關系推升翡翠的價格連年走高。據行業數據顯示,近兩年翡翠價格平均上漲20%-30%。
不僅消費者追捧翡翠,零售商家爭奪這一領域,連風投也看好其市場前景。日前,深圳創投注資千萬美元入股翡翠珠寶品牌昭儀翠屋,用于其在全國范圍內開拓市場。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翡翠的稀少性和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它的投資價值。昭儀翠屋鑒定總監李小波建議,收藏翡翠“消費者應采取長線投資策略,時間可以長達五年及以上。”
高檔翡翠升值空間大
近年來,高檔翡翠開始頻頻在大型國際拍賣會上亮相。在拍賣市場上交易的翡翠多為孤品、極品,其在工藝上往往還具有一定的特色,深受收藏者的喜愛。
從拍賣市場反映的信息來看,去年翡翠單品成交價格多在30萬-100萬元這個區間內,比2008年的價格大約高出20%左右。下個月,在香港蘇富比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2010年春季拍賣會上,還將有320件珍貴珠寶首飾登場。其中,估價3800萬至5000萬港元的翡翠玉珠項鏈就是一大亮點。
李小波表示,未來高檔翡翠的升值空間較大,如果經濟實力允許,“應該側重精品、高檔翡翠的收藏”。他介紹,在質地(種)方面,以玻璃種、冰種為高檔翡翠;顏色上,有色的比無色的翡翠要更加稀有,所以價值也更昂貴。
借助分級證書“看清”貨色
正所謂,色差一等,價差十倍。兩款翡翠戒面僅在綠色上的高低,便有可能出現上百萬的價差。這對于消費者而言,很難辨別。
近日,記者獲悉,翡翠終于有了“身份證”。據了解,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組織制定的《翡翠分級》國家標準已經開始實施,預計這周內會在北京市場上推出第一批分級證書,這將有助于消費者在購買收藏時把握翡翠的品質。
國家珠寶玉石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王曼君教授介紹,“《翡翠分級》國家標準規定,從顏色、透明度、質地、凈度四個方面對翡翠的品質進行級別劃分,并對其工藝價值進行評價。”以綠色翡翠為例,按照標準,綠色翡翠的顏色色調分為綠、綠(微黃)、綠(微藍)三個類別。而高檔翡翠要求,“顏色為明亮而且濃郁的正綠色,色調偏藍或者偏黃、明度較低都會影響到翡翠的價值。”
破譯行話
龍到處有水
所謂“龍”,其實是指翡翠中的綠色。在通常情況下,無論質地的粗細程度或者透明程度,有綠色的部位比沒有綠色的部位都要好一些。圈內常用這句話解釋同一塊翡翠上面所存在的質地差異。
冷眼觀熗綠
所謂“熗綠”是指一種加色的假翡翠,時下作假的手段還有“鍍膜”等等。珠寶翡翠專家萬珺表示,“冷眼觀熗綠”這句話主要是對行內人說的,其目的是提醒人們要重視第一眼的感覺,不要放過任何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