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C——神秘舞者
神秘的陀飛輪將這只葡萄牙系列陀飛輪逆跳腕表的表盤打造成了舞臺——小秒針被分鐘陀飛輪取代,將每分鐘隨框架轉動的轉輪幻化成為黑色布景中于12點鐘位置旋轉的舞者。飛行分鐘陀飛輪僅在一側有支撐,在之前的表款中,陀飛輪仍然嵌在以外圓磨削工藝裝飾的夾板中,而在這只腕表中,它則是鑲嵌于內側采用鏡面拋光的圓環內,擒縱機構的部件再次倒映其中,清晰可見。
Richard Mille——厚積薄發
今年首次來SIHH的Richard Mille恰逢10周年紀念,不花大手筆參展著實有點說不過去。陀飛輪每個品牌都有,但Richard Mille卻帶來了史上最薄的陀飛輪——搭載上手動上鏈機芯、厚度僅為8.7毫米的RM017腕表,為鐘表歷史寫下嶄新的一頁。其中碳納米纖維技術是在鐘表制作史上絕無僅有的新材料,被用來制作腕表的機芯底板。
萬寶龍——創意擺輪
這只ExoTourbillon陀飛輪計時表是維萊爾1858系列中第一款集計時及陀飛輪于一身的時計,計時系統有傳統的柱輪及水平離合器,而4分鐘陀飛輪更屬前所未見的技術革新,兩者合體實屬罕有。其中的陀飛輪技術則將腕表推上更高境界:擺輪從陀飛輪分離出來,在框架上面運作,框架無須再支撐擺輪的重量,進一步減少動能損耗,比傳統的少30%,省下的能量可用作驅動計時操作。這個創新結構也就是腕表名稱的來源:因為希臘文exo一字乃“外面”的意思。大擺輪安裝于兩顆寶石之間,既非懸臂式結構,亦非由兩塊夾板支撐,而陀飛輪在兩點定位軸承的軸心上旋轉。目睹表盤12時置開口的珍珠紋底板圍著的特大螺絲擺輪,于狹小的框架上面自由舞動,此情此景,誰不動容?
Roger Dubuis——雙陀回歸
2005年面世的雙陀飛輪為Roger Dubuis鎮店之作,今年強勢回歸在Excalibur系列雙陀飛輪腕表中,雙陀飛輪機芯經全面改良,超過30個零件經過重新設計,搭載著雙陀飛輪連同兩支藍色秒針并駕齊驅。
伯爵——爵士舞蹈
伯爵的爵士有些復雜,令人神魂顛倒的Piaget Polo Tourbillon Relatif腕表,隨著技術挑戰及創作才華的悠揚節拍同步搖擺。這只全球僅一枚的作品,邀來熟識古老雕刻內填琺瑯技藝的琺瑯彩繪師及雕刻師,與制表大師攜手合作,奉技藝與美學之名共舞。中央指示時間的表盤,小時刻度幻化為音符,具有浮動陀飛輪裝置的手動上鏈機械機芯,如節拍器般敲打著節拍。懸置于分針末端的陀飛輪框架,恍若與驅動著它前進的機芯毫無聯系,擺脫重力般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