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標準將揭開翡翠行業神秘面紗。(資料圖片)
在很多人看來,以翡翠的結構特征與人文屬性,實現某種標準化的分級幾乎不可能,然而就在這種背景下,一項國家標準正在醞釀。
據業內人士透露,由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組織制定的《翡翠分級》國家標準或將于3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如能順利出臺,將揭開翡翠行業神秘的面紗,進一步規范和引導整個行業發展。
無準可依價格混亂
目前雖然行業已經出臺了一定的文字標準,但是由于缺乏實物標準,因此對于什么樣的翡翠是什么等級,行業并沒有一個統一標準。于是,企業就自行按照其進料價、加工費用、設計費用、商場場租、利潤來制定商品價格。正是由于翡翠玉器沒有一個明確的評估標準,因此定價便失去了嚴謹的參照系數,才導致目前翡翠市場亂打折的現象。
與之相應的,價格已成為翡翠愛好者感覺最為困惑的地方。市場上銷售的翡翠價格與其真實價值差距究竟有多大?一塊被隨意定價的翡翠到底屬于什么檔次?不少消費者反映,看著差不多的東西,在不同的店里價格相差卻很大,對翡翠玉器的價格心里沒譜。模糊的翡翠價格體系給了翡翠業內一些商家大玩貓膩的機會,也影響了翡翠市場的深入發展。
標準出臺難在評估
華林玉器街的某個翡翠檔檔主蔣先生認為,翡翠市場最初階段的問題是染色、漂白、注膠等翡翠充斥,大批消費者上當,現階段主要的問題就是解決真偽。
但從現在的情況看,翡翠市場發展的問題不在于真偽鑒定,像大型玉器市場和商場專柜,都在經營A貨翡翠,而且會出具鑒定證書。然而,鑒定證書所能提供的僅僅是一個真偽的保證,天然翡翠品質差異巨大,看起來不大的差別,都可能導致很高的價值差距,目前的鑒定證書在這點上無能為力,所以分級標準的出臺,正是補鑒定標準之缺。
廣東省珠寶玉石及貴金屬檢測中心培訓部部長朱緒蕾也表示,國標所要解決的不僅僅是翡翠的真偽判斷,而必須解決翡翠價值的評估。對于翡翠來說,評價本身就是最難的,所謂建立評價體系也往往是文字好寫,實際操作起來卻相當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