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不少人有買翡翠飾品祈求來年好運的習慣,使得翡翠飾品銷量大增。在天津市金寶飾品監督檢驗中心了解到,隨著銷量上漲,翡翠飾品詢問量也逐漸增多,其中多數是詢問翡翠A、B、C貨概念的。專家表示,翡翠飾品沒有A、B、C貨之分。
消費者趙女士在接受采訪時稱,去年她在外地旅游時,看到不少玉器店所售翡翠飾品的證書上都標有A貨、B貨、C貨,商家也表示雖然三類貨品都是天然翡翠,但A貨、B貨、C貨的質量依次遞減。最近她在本市部分珠寶店挑選翡翠飾品時,卻發現證書上根本找不到A貨、B貨、C貨的標注,她對這種證書的效力表示擔憂。近期不少消費者表示過同樣擔憂。
對此,天津市金寶飾品監督檢驗中心主任曹維宇稱,在國家珠寶玉石相關標準中并沒有翡翠的“A貨、B貨、C貨”說法。依據國家標準GB/T 16552-2003《珠寶玉石名稱》,A貨是指天然產出的,未經過漂白、染色、充填等人工化學處理的翡翠,其玉質、顏色、結構都是天然的,其定名直接使用“翡翠”。凡是在鑒定證書、標簽、票據中直接標示為“翡翠”的,都應保證樣品是天然翡翠,即俗稱的“A貨”。“B貨”、“C貨”則為人工處理過的產品,因此定名“翡翠”的飾品并不存在B貨和C貨。由于“A、B、C”參與定名很容易給消費者造成誤解。因此,國家從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角度,不允許在鑒定證書、標簽和票據中使用“A、B、C”的概念來給翡翠定名。
此外,天津市金寶飾品監督檢驗中心在去年的全市性專項抽查中,共抽檢了17件翡翠飾品,其中僅有3件樣品不合格,14件合格,合格率為82.4%,這個合格率是相對較高的。特別是在大型商場,不合格的現象已很少出現了。因此,消費者不必過分驚慌。消費者在購買翡翠飾品時要索取票據和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即已經通過了計量認證、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的審查認可、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的機構)出具的鑒定證書等相關憑證,而且一定要注明所購飾品的詳細名稱,以備售后服務及維權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