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一個新詞匯被造了出來——“裸婚”。何為裸婚?就是既沒車又沒房,依然要結婚,就像《蝸居》里的海萍和蘇淳。很多人認為裸婚是足夠相愛的表現,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頭腦發熱或無奈之舉。多少人會有勇氣裸婚?試問下自己,你敢嗎?
裸婚年代
人們對《蝸居》依然有著強烈的興趣,因為它很現實,很生活。有一個片段,海萍為了攢錢買房,天天給蘇淳吃掛面,蘇淳終于受不了了,他說我強烈要求不吃掛面了,我要吃方便面。海萍一聽笑了,觀眾的心碎了,難免會想到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兩年經濟危機了,據說要反彈,但工資沒漲,房價依然上漲著,很多荷爾蒙依然旺盛的80后小夫妻們,欣然忍耐著居無定所,依然會曬甜蜜、曬蝸居,同時也曬清貧。前一陣一組“清貧小家,簡單的幸福”的照片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在擁擠而破舊的出租房內,兩人已經度過了一周年結婚紀念日。網友們紛紛跟帖送去了祝福,希望這對年輕的小夫妻能夠恩愛到老,更多人雖然沒有動手跟帖,心還是動了一下。愛情是奢侈品,對誰都是一樣的,即使你住別墅開卡宴也未必能有小夫妻這份浪漫情懷。
有個女朋友,自打畢業留在北京十年來,她一直住在租的房子里,從西直門到朝陽公園,再到亞運村、石佛營,每一處房子里都裝載過她的愛情故事,記錄著她的情感經歷。她總說自己相信愛情,有愛就足夠幸福,裸婚的沖動也不止一次。8年前,她給第一個男友取名“黑漆板凳”,是英文“丈夫”的諧音。他們開始在西直門的一套一居室的出租房里生活,兩人的錢放在一起用,不分彼此,是典型的兄妹開荒模式小家庭。雖然生活甜蜜,但是不知何時房東一個電話,你就要收拾好衣物另尋它處了。她至今還記得他們兩個人流落街頭的場景,“板凳”先把她和一部分生活用品托付給一個女性朋友,之后拖著一個大箱子去火車站過夜,那個分離的夜晚是他們有生以來最漫長的一夜。她對“板凳”的感情非同一般,至今她的文章里還時常會閃爍著他的影子。但是對愛情的信仰與對裸婚的期待并沒有給她帶來圓滿的結局,物質的匱乏沒有影響他們,其他女孩兒的介入卻阻止了他們的裸婚,事發后“板凳”曾請求她的原諒,但是一切已無可挽回。在她看來,“裸婚”是對女人愛的檢驗,而誘惑則是對男人愛的檢驗,顯然他沒有通過測試,她只有收回她的愛。
所以裸婚可以很幸福,像網絡上的80后小夫妻那樣,而有過沖動最終失望的姑娘們,自然就會想到房子可帶來的保障了。可能那句話是對的,女人有家才是嫁,就算愛情沒了,身體還有地方放。“裸婚”只是一種形式,它不能代言愛情,也不能代表幸福,它更像是一種無奈,不過裸婚之后依然有愛情,依然有幸福,實在該得到大家的祝福。
A.沒有物質保障,對于一個女人來說是最不能接受的事。女人早晚會年老色衰,愛情從來都有期限。我認為《蝸居》中的小貝,作為一個男人,不能給海藻幸福,這種男人就是社會的渣滓,即使海藻勉強和他在一起也不會幸福,這種人在這樣的社會競爭中早晚被淘汰,所以被戴了綠帽子也是活該。所以我說小貝是最無恥、最自私,最不可原諒的人,因為他自己定位錯了,沒實力的男人是不配擁有美麗的海藻的。
B.裸婚,我覺得挺好的,雖然經歷起來比較殘酷,聽起來比較浪漫。一個人在最孤獨的時候,兩手空空,一無所有,有另一個人陪著,走向明天的新世界,多浪漫的事啊。所以,我認為,裸婚是物欲時代最純粹的情感狂歡,最純樸的婚姻物語。因為物質被剝離了,對方對你所有的引力,就是來自你這個人,而不是你身邊那些強大的物質。但我所說的前提是那些自愿選擇裸婚的人,為了結婚而結婚,不得已而裸婚的人不在此列。
C.我覺得,95%以上的女人,在開始的時候,都是有裸婚的沖動的,問題是,經過幾次沖動后,雖然引力都打這個男人那兒來,但這個男人實在不可靠,哈哈,于是,觀念就慢慢轉變了,所以,你得承認,裸婚其實是95%女孩都曾有的浪漫勇氣,最后只有5%的人實施了,保持了當初那么淳樸的想法。所以,只能說是淳樸,物質年代里的淳樸婚姻物語。
D.據說60%的男人都贊成裸婚,而大部分女人都覺得這絕對不靠譜。男人大多想到的是自己的壓力,如果有姑娘不求房車,愿意相伴,那么捉襟見肘的青春會過得相對從容些、快樂些。女人大多想的是未來,并不是說她們自私,畢竟女人的好時光要比男人的早了10年,而且想到后代的成長環境等問題,裸婚就更加不被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