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格】長35cm×寬15cm【年代】紅山文化【質地】岫巖玉【鑒定專家】華義武
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是中國古代兩大玉文化中心,在中國史前玉器發展進程中,紅山文化玉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紅山文化因1935年日本人發掘內蒙古赤峰紅山后遺址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內蒙古東南部、遼寧西部及河北北部地區。紅山文化遺物中,最引人注目和富有特色的是玉器。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特征、雕琢工藝及用玉制度自成體系,具有鮮明的地域和時代風格,是東北地區史前玉器雕琢和使用進入鼎盛階段的主要標志,也由此使東北地區成為中國史前玉器研究的重心地區之一。
紅山文化玉器一般采用遼寧岫巖軟玉,礦物成分主要為粗細不均結晶狀透閃石,玉料偏青或偏淺黃色,也有黃色的。一般為蠟狀光澤,也有一些呈玻璃光澤。雕工一般都比較簡單,沒有太多的紋飾,簡單的透雕比較多,多采用打洼工(就是俗稱的瓦溝紋),線拉工也很少,紋飾一般都是瑪瑙或石英工具加水和解玉砂磨制而成,所以紅山文化玉器一般邊緣都是有尖薄刃狀之感。
古人認為,玉器是可以溝通神靈的,是與上天對話的工具,所以,由原始宗教的薩滿巫師穿上這樣綴滿玉器的衣服,就可以和上天神靈對話,就能夠逢兇化吉,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
紅山文化玉器形神兼備,造型雍容典雅,富有神韻,雕琢工藝的線條婉轉流暢,變化多姿多彩,又融入天然斑斕的沁色,無不讓人撫玉驚嘆!它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典型的藝術風格又決定了它昂貴的價格。
紅山文化玉器在北京翰海拍賣會多次拍出天價:2002年12月,一件玉獸形玦以264萬元成交;2003年9月,一件玉鏟以8萬元成交;2003年9月,玦形豬首龍以140萬成交。此件烏龍形柄鉞刀法簡約,寥寥數刀將玉斧雕琢得惟妙惟肖,是一件典型的紅山文化玉器。鉞,斧中小型者,原屬兵器類,后又為儀仗飾品及明堂禮樂舞蹈之用。(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