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業內人士分析表示,隨著以21世紀珠寶等為代表的鉆石消費新模式的出現,意味著鉆石或將告別“奢侈品”的標簽,逐漸成為大眾消費品,進入尋常百姓家。……
1477年,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連一世在與法國勃艮地的瑪麗公主定親前,接到公主的一封來信,內文寫道:定親之日,公主必須戴上鑲有鉆石的指環。由此,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第一枚結婚鉆石戒指就此戴在了瑪麗的手指上。鉆石戒指從此成為情侶們忠貞愛情的至高信物。
500多年來,這一“愛情鐵律”從未改變過。
有數據顯示,僅在北京,平均每年結婚的人數就多達35萬人,而鉆石作為愛情的象征和舉行結婚儀式必不可少的圣物,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群所接受。然而,居高不下的鉆石價格,卻讓不少墜入愛河的年輕男女望而卻步、左右徘徊。特別是在寸土寸金的首都,鉆石飾品、黃金飾品,動則上萬元或數十萬元。
“二八現象”助推鉆石價格迷霧
鉆石因為稀缺而珍貴,也因為稀缺讓消費者對它的價值無從估量。在鉆石消費里有一個有趣的“二八現象”,即80%的消費者都是針對結婚而購買鉆石,他們購買這類產品往往也是第一次接觸鉆石類產品。在購買過程中,不透明的價格、虛高的折扣,讓初次購買鉆石者一頭霧水。
“一顆鉆石從開采出山,到戴在新娘的無名指上,價格往往要增加數倍。其間,轉手次數多達7次。”日前,某鉆石商場市場部負責人透露,全球至少有一半以上鉆石是通過獨立珠寶店銷售到消費者手中,這些珠寶店的所有這些成本都將加入鉆石的價格,最終由消費者來買單。據了解,一顆鉆石最終售價等于在其成本的基礎上翻若干倍后出售。
盡管如此,龐大的適婚青年和其他新富群體,推動著中國鉆石消費位居世界前列。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鉆石飾品國內零售市場總額超過200億元。2008年10月至2009年第一季度,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歐美日等重要鉆石市場均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但中國內地鉆石市場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鉆石銷售增長的地區。中國正在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寶石消費國,成為世界鉆石的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規模化、高效率的生產、加工能力,為鉆石產品市場價格的下降提供了可能。據了解,我國已成為僅次于印度的全球第二大鉆石切割生產國,具備世界一流的鉆石加工生產能力,有各類鉆石加工企業百余家,相關從業人員5萬多人,年加工出口鉆石300多萬克拉。
業內人士分析表示,隨著以21世紀珠寶等為代表的鉆石消費新模式的出現,意味著鉆石或將告別“奢侈品”的標簽,逐漸成為大眾消費品,進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