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幣:
流通時間最長達38年
陳永介紹說,第三套人民幣發行于1962年4月20日,停止流通時間為2000年7月1日。第三套人民幣的面額有7種,包括1元、2元、5元、10元四種主幣,1角、2角、5角三種輔幣。據悉,第三套人民幣,是我國政府首次完全獨立設計、結束了我國貨幣生產依賴外國的歷史。“且流通時間最長,達38年,印制且流通使用時間最長的一套。”
“第三套紙幣中有2種紙幣珍品,被譽為‘幣王’。”陳永說,棗紅色壹角券和墨綠色壹角券,流通使用時間不長、存世稀少并被人們稱為第三套紙幣中的“幣王”。為什么棗紅色、墨綠色壹角券會成為第三套人民幣中的“幣王”呢?陳永介紹說,棗紅色紙鈔的技術含量相當高,發行量又少,還是我國第一次干紙印刷雙面凹,油墨顏料也是工人們自己研制的永不褪色的。后來因為棗紅色的成本太高,為減少成本改成背面綠、單面凹。再到后來,為了避免與綠貳角券混淆,最終定為大家熟知的紅壹角券。因此棗紅色、墨綠色壹角券富有技術含量和歷史意義,流通使用時間不長且存世稀少,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稀有珍品。
另外,“第三套人民幣中還有車工的故事。”陳永介紹說,第三套人民幣的1960年版2元紙幣“車工”,是比較稀少的品種:分為“古幣水印版”和“國旗五星水印版”兩種版別。“車工”是第三套人民幣中的龍頭品種。
■第四套人民幣:
背面是我國六大風景區
第四套人民幣的發行時間從1987年4月27日開始發行至1997年4月1日止,9種面額,14種券別,包括1角券1種,2角券1種,5角券1種,1元券3種(1980、1990、1996),2元券2種(1980、1990),5元券1種; 10元券1種,50元券2種(1980、1990),100元券2種(1980、1990)。
這一套的收藏特點在于:正面少數民族頭像,1角至10元的正面分別為兩個少數民族人物像,1元到100元的背面分別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1元幣背面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2元幣背面是海南省三亞市西24千米處的“南天一柱”,5元幣背面是長江三峽中的巫峽,10元幣背面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50元幣背面是黃河壺口瀑布,100元幣背面為井岡山。
■第五套人民幣:
8券種正面為毛澤東像
陳永說,第五套人民幣發行時間為1999年10月1日,8個券種: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和1角,票面正面主景為毛澤東頭像。
2000年11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還發行了龍鈔,即“迎接新世紀”紀念鈔,面額100元,材質為塑鈔,是中國首次采用高科技的塑料基片發行的紀念鈔。正面的主景為北京九龍壁上的升龍,龍的左側為吉祥圖案——火珠,右側為動態全息防偽標志“千年燈籠”。背面的主景為迎接新世紀的代表性建筑——中華世紀壇,上方為中國傳統“敦煌飛天”圖案和“中國人民銀行”漢語拼音,右上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右下方為蒙、藏、維、壯四種民族文字的“中國人民銀行”字樣和面額。
■硬幣:
第一套硬幣有“五大珍品”
錢幣收藏中也不能少了硬幣收藏。陳永介紹說,硬幣中有“五大珍品”,即第一套流通硬幣中的1981年1分、1980年2分,1979、1980、1981年5分等5種硬分幣。第二套硬幣是中國人民銀行1980年4月發行的1角、2角、5角和1元四種面值的金屬硬幣,配合第三套紙幣流通。其中角幣的材質為銅鋅合金,元幣材質為銅鎳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