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話的石頭同樣飽含激情——昨日起,第十屆“石博會”的舉行讓南安水頭萬商云集、人潮涌動。本次展會的主題為“綠色、科技、品牌、資源”,記者探訪現場發現,無論是展館的設置、參展商還是參展產品,體現這四個關鍵詞的細節無處不在,體現思維轉變、時代進步的細節無處不在。
綠色 不是大理石勝似大理石
海洋系列、卵石系列、云朵系列、大花系列、水晶系列;虎皮黃、桃花紅、銀河灰、紳士黑……
在石材產業循環經濟展示區石企新秀鵬翔的布展區,這些美輪美奐的人造大理石吸引了一眾客商競相觀摩下單。“不是大理石,勝似大理石。”這既是鵬翔打出的廣告語,也是其最亮麗的“綠色宣言”。
跟傳統依靠整塊天然石材加工不同,鵬翔利用的原料是一些石企業棄之一旁的邊角石料——根據不同的構思,把各種粒徑、色彩、花紋的碎石分類加以黏合劑,采用意大利真空振動加壓成形技術壓制成荒料,再割成毛板拋光出品,最后就有了既變廢為寶、又身姿各異更具觀賞性的石材產品新成員。
除了這種人造大理石以外,記者還在現場看到了石粉、石碴制作而成的馬賽克、加氣混凝土砌磚等產品。據悉,目前南安類似這樣的石粉碎石綜合利用企業多達135家,石粉綜合利用率已達70%,碎石綜合利用率超過90%,全國領先。
科技 “薄”板材背后的低成本
兩面的表皮是4毫米至5毫米的玉石板,玉石板后襯以黏合劑,中間安裝燈盞。一通上電,燈光透過玉石板隨性逶迤的花紋流淌出來,仿佛那不是石板材,而是一張妙手繪就的山水畫。
這便是新景精品玉石的主打產品“透光玉石板”。“雖然把板材切薄一點的原理十分簡單,但是科技含量卻不小。”董事長林錦新告訴記者,科技以人為本,更要以資源和環境為本,“透光”產品背后凸顯的正是科技和資源、環境的和諧關系。
“以前1.7厘米的玉石板荒料只能做一片成品,現在切成兩片,材料省了一半。”林錦新告訴記者,“薄”的背后效益卻“厚”了50%以上。
品牌 風雨同舟的十載成長路
10年輝煌,騰飛水頭。在主展館水頭國際石材展覽中心,以此為主題的“石博會”十年回顧圖片展就設在一進門的兩側,頗為醒目。
康利石材、環球石材、新鵬飛實業、東星石材、華輝石業、萬隆石業、溪石股份……一個個規模企業圖展背后,拼接的是石企們與水頭風雨同舟逐步騰飛的發展歷史,而在今天,他們更與水頭一起共享盛名和財源。
“最初的時候,我們企業只有一個廠,現在已經有了五個分廠,最近正在醞釀建第六個,企業也早就成了業界響當當的名牌。”東升石業的戴輝明以這樣的數字對比來說明企業與水頭、與南安整個石材行業的榮辱與共。
更具說服力的數字還有這些:目前,南安擁有全國唯一1枚經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的石材產品“中國馳名商標”,15件省名牌產品,9枚著名商標。在水頭的閩南建材第一市場內,所經營的世界各地石材精品多達600多個品種,年交易額80多億元。
資源 不起眼的火山巖迎來了“春天”
棱角亂七八糟,顏色灰不溜秋,上面還有像蜂巢一樣的孔,這是火山巖原石給記者的第一印象。不過,經由創意和功能的開發,這樣不起眼的石頭卻是“石博會”上客商眼中的香餑餑。
“這樣的石頭以前只被用作路沿石,或者鋪人行道。”閩瓊石業總經理葉忠云告訴記者,但是隨著古樸審美的回歸,再加上對火山巖隔音、吸收異味等功能的挖掘,用這種新材料做成的石材產品供不應求。
“用替代品是保護資源的一種方式。”葉忠云說,而另一資源市場,則需要通過“石博會”的平臺不斷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