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書畫】
精透傳統 追古勵今
近現代書畫兩個專場,拍品440余件,頗為齊整、上乘。吳昌碩、齊白石、張善孖、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黃胄等近現代名家,紛呈佳構,許多作品在市場難得一見,或屢次納入出版物、參與展覽。
齊白石《貝葉草蟲》在近乎原大的體態下寫真刻畫,神形并貌中達成極高的藝術再現。傅抱石《龔半千像》作于金剛坡時期,畫中人物明末清初畫家龔賢,對傅抱石藝術創作影響頗深,本作寓意良多,屬不可多得之人物畫精品。張善孖《二十八忠孝故事圖》取材于古代28位賢良、忠孝之士的事跡,畫于1937年,作品以正統儒家思想的忠孝道義為主題,旨在激發民眾仿效先賢,于國難當頭之時挺身而出,共御外辱的決心。
明成化 青花九秋圖罐 H9.6cm “大明成化年制”楷書款 估價:8,000,000-10,000,000
兩宋繪畫在畫史中地位極重,于后世影響深遠、推為楷范,傳世珍品甚少。“宋人書畫”專輯,六開繪畫出自影響兩宋宮廷畫壇百年有余的馬氏家族。《山水花卉圖》冊(四開)由馬遠、馬麟、馬逵所作,冊頁鈐有三方乾隆帝藏璽以及明末清初收藏家宋犖藏印;《山水冊》(兩開)系馬遠筆墨,為王季遷舊藏,屬現存馬氏之作的孤品、逸品。
宋人出于譴興怡情的需要開創“尚意”的書寫新風,融會各種書體之意不為成法所縛。此次匯集五通書札,富弼《兒子帖》,書法豪翰奔放,貌豐骨勁,味厚神藏,內涵深邃。石介行楷書《與長官執事札》,是迄今發現唯一的石介存世墨跡,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左膚《與通判承議札》為當今傳世孤本,彌足珍貴。
明清繪畫專場中沈周《落花詩畫》,文征明《山水冊》,董其昌《仿黃公望筆意山水》手卷、《仿古山水》冊,陳洪綬《松溪品茗》,梅清《黃山十景》,蔣廷錫《牡丹》百開冊頁,著錄于《石渠寶笈續編》的金廷標《溪彴扶穹》等名家力作,呈現明清時期畫派繁興、才人輩出的風貌。
“清初六家”指山水畫家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吳歷、惲壽平。
此次匯齊清初六家作品,組成專輯。推出王翬《溪堂佳趣》、吳歷《山水》冊等十余件佳作,殊為難得。
清乾隆 紫檀雕云龍紋寶座 78.7×104.1×99cm
估價: 6,000,000-8,000,000
【油畫雕塑】
關注本土價值
發掘明日之星
油畫雕塑專場擇選拍品130 余件,分為經典和當代兩大板塊。經典部分包含三個專題,一為民國及新中國早期藝術,以徐悲鴻學派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傳統作品為主。第二個專題是新中國主題性創作,最重要作品為沈堯伊的《血與心》。第三個專題是學院和寫實油畫,將隆重推出陳逸飛經典名作《長笛手》。
《長笛手》作于1987年,是陳逸飛作品中多次發表,廣為人知的一件。畫作構圖簡潔、空靈,色彩單純,人物塑造莊重、典雅。完美融會東方情調和西方繪畫技巧,體現出中國畫家直面西方題材的拓荒精神和勇氣。如果說陳逸飛是中國寫實繪畫之王,《長笛手》就是王冠上最耀眼的那顆明珠。
王沂東的《美麗鄉村系列之二-探春》,一情一景,一人一物,看似簡潔,卻蘊藏著豐富的生活與藝術底蘊。
當代部分,方力鈞近作《無題2008-09》,是近年拍賣中難得一見的精品。“中國當代藝術的開端(1980——1989)”以及“中國新藝術-1975年前后出生的一代”兩大專題,推出丁方《纖夫》(作于1983年)、夏小萬《夢想》(作于1986年)、李暉《佛龕No.2》、陳可《艾麗斯》等重要作品,呈現當代藝術近三十年的思潮迭變與創作精品。
【當代水墨 工藝名品 相映生輝】
“當代書畫”專場拍品120余件,集成近百位在不同領域、題材和手法上具有代表性的畫家經典作品,如宋雨桂《九華圣山》手卷,崔如琢《山水團扇八幀》及《聽雨》,敬庭堯《山風》等。“國石藝術”專場甄選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等名石名品,牛克思制“昌化雞血石雕海市蜃樓”、“壽山石雕蓬萊仙境”將齊現拍場。“陶瓷藝術”專場涵蓋晚清民國部分作品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后的陶瓷佳作,紫砂部分匯集顧景舟、蔣蓉、呂堯臣、徐秀棠、徐漢棠、周桂珍等十多位工藝美術大師精彩力作,甚至是作者成名之初的獲獎原件,為不可多得收藏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