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戒指是一種重要的民俗文化載體;中外古今,概莫能外。
據考證,戒指是原始社會末期搶婚習俗的遺風:搶到姑娘后捆綁繩子或鏈條以防逃跑。后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文明進步而被淘汰。于是,金銀首飾和寶石、玉制的戒指、項鏈、手鐲成了象征性的“繩子”和“鏈條”;不過這次要拴住的不是“身”,而是姑娘的“心”。
在西方傳統的婚禮上,新人們交換戒指是最浪漫的時刻。
戒指再配上有象征性意義的寶石,寄托一份希望和期盼,傳達一種文化意識:鉆石是堅貞的象征,艷麗如火的紅寶石顯示出巨大的熱情,藍寶石代表沉穩的性格,透徹晶瑩的橄欖石象征著浪漫,有變色效應的貓眼與翠綠寶石隱喻神秘與高雅。
自文藝復興伊始,包括戒指在內的各種佩飾有著不同風格的變化。隨著制作技術的提高,設計家在小小的佩飾上展開想象力的翅膀,設計出許許多多新穎、精巧、別致的項鏈、戒指、手鐲與手鏈,給首飾抹上濃濃的文化色彩。
寶玉石也蘊涵有深深的宗教文化涵義。無論是東方的佛教,還是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對寶玉石都情有獨鐘。
寶石是佛教文化的一種象征。佛身上掛的佛珠串,敦煌佛像西方凈土極樂世界中菩薩佩掛的都是珠寶,手里拿的念珠也是寶石制成,和尚的袈裟上縫有珠寶,供臺上擺的是各式珠寶。許多大型的佛雕座像常常鑲嵌著寶石和玉石。佛寺廟宇絕少不了珍珠、瑪瑙、紅寶石、藍寶石、翡翠、玉石為其增光添彩。
《圣經》的十二基石表明宗教十分器重寶石的智慧與吉祥象征性意義。
基督教視紅寶石的一個變種--空晶石為“基督石”。空晶石中有一個暗色包裹體組成的“黑十字”,因而常常用來制作十字架掛件。相傳這“黑十字”是耶穌蒙難時圣女們的淚珠凝聚而成。帶上這黑十字象征著“主與你永在”,會驅除邪惡,賜給你智慧與力量。
在中世紀,琥珀被廣泛用來制造文化藝術品、念珠和耶穌受難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