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市民歡樂購 珠寶嘉年華”的深圳珠寶節正在進行之中,不少珠寶企業推出了面向消費者的各種優惠。在許多促銷活動舉辦的同時,一些珠寶企業也坦言了自己的隱憂。他們提到的相同問題是,當珠寶企業遭遇無理退貨或被控“假貨”等糾紛時,維護自身權益同樣艱難。
廈門一消費者突然起訴 深企卷入“假鉆風波”
深圳珠寶企業鉆之韻珠寶首飾公司在廈門被消費者韓小姐告上法庭,卷入一場“假鉆風波”之中。韓小姐在廈門新世界百貨鉆之韻專柜購買一枚價值5500元的鉆戒,鉆戒所附的 “質量保證書”標明鉆戒總質量為2.768克。18天后韓小姐將鉆戒拿回專柜,稱鉆戒上所鑲的鉆石不是很亮,并表示經過多支測鉆筆檢測,儀器均無反應,認為鉆戒上的鉆石有仿鉆的嫌疑。
當時售貨員檢查鉆戒發現,所鑲鉆石確實不亮澤,表示可能是鉆戒臟了,便給鉆戒清洗及檢測,測鉆筆檢測表明該鉆石確實不是真鉆。后經廈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檢測鑒定,戒指上確為仿鉆。
有十年珠寶經營經驗的老店竟然銷售假冒鉆石?“假鉆風波”一經披露,立刻在當地引起軒然大波,鉆之韻深圳總部也感受到了沖擊波。
法院調查取證后認定消費者作假 鉆之韻贏了官司
事發后,鉆之韻副總經理朱曉勇介紹,鉆之韻所有的寶石類產品在上柜前均由國家正規檢測機構檢測過,并附有鑒定證書,不可能有假。為證明自身“清白”,鉆之韻決定與韓小姐對簿公堂。
該公司認為,韓小姐送回柜臺檢測的鉆戒明顯有撬動痕跡,并未對撬動痕跡進行鑒定,是否有人對鉆戒動過手腳?雙方各執一詞,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調查取證后發現,韓小姐所持的戒指質量比出售時重了0.02克,鉆戒的爪鑲外表面、底座上都有擦劃痕,且鉆面的落位不正,存在被人為撬壓的情況。也就是說,鉆戒被人動過手腳。經調查,法院認定撬壓痕跡不是鉆之韻專柜所為。法院最終一審判定韓小姐敗訴。韓小姐提起上訴,后又自動撤訴。盡管官司勝訴,但朱曉勇絲毫沒有勝訴的喜悅,鉆之韻為打這場官司花費了十幾萬元,廈門門店連續多個月生意慘淡,余波未了。“為了品牌信譽,官司一定要打。但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是沒想到的。都說消費者弱勢,商家維權時成本也很高。”
一旦有糾紛品牌聲譽必受影響商家維權遭遇兩難境地
深圳市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楊紹武認為,深圳珠寶在全國領先,隨著品牌知名度的攀升,維護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尤其是異地維權。
當發生“假貨”糾紛時,公眾輿論往往容易“一邊倒”,尤其是黃金珠寶等貴重商品,商家一旦卷入“假貨”案,消費者更容易獲得同情,對珠寶品牌的負面影響十分之大。如鉆之韻的“假鉆風波”一案雖然勝訴,但案發初期,公眾視線聚焦于所謂“名牌珠寶商出售假貨”,最終結果關注度卻不高。雖然打贏了官司,但在聲譽上未獲澄清。
實際上,不少珠寶企業在銷售中遇到此類問題的發生不在少數。但大多采取吃虧讓步的做法。不少珠寶企業對記者表示,當遭遇糾紛時,不少廠家都選擇了“息事寧人”的做法。一珠寶商表示,不乏“做生意求財不求氣”的初衷,更有維護品牌影響的考慮。
專家認為委曲求全不可取
商家應積極應對無理退貨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已經15周年,不少珠寶企業反映,商家維護自己利益的法律依據相對較少。對此,有法律界人士認為,現行的法律已經可以解決商家維權的問題,因此不需要專門立法。
楊紹武認為,商家維權的渠道通過法律途徑,的確會遭遇到維權成本較高的難題。但對于珠寶企業“委曲求全”的做法,他并不認同。“如果商家一味息事寧人,會助長不法分子鉆空子的不正之風。長遠來看,對自己品牌也會造成不良影響。遇到無理退貨,商家要積極應對。如果產品本身質量過硬,時間稍長一些,消費者不會被少數無理退貨的案例所影響。”他說。
有業內人士表示,消費者購買珠寶時要認清檢測證書,檢查飾品是否有可疑的痕跡,并要求商家進行簡單的檢測;另一方面,商家在出售、清洗或者檢測消費者送來的飾品時要當面運作。一旦出現問題,第一時間封存物品到有關機構進行檢測,從而避免使問題復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