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企業社會責任與構建和諧社會”論壇上,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周鐵農、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石廣生、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新華通訊社副社長周錫生等領導和上百家知名企業負責人就企業自身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及如何在新形勢下履行社會責任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演講。
在此次論壇上,中華慈善總會榮譽副會長、HIERSUN(恒信)鉆石機構董事長李厚霖先生和與會上百名企業家一起鄭重承諾“恪守商道,見利思義,善待員工,推己及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熱愛公益,扶危濟困,健康發展,永續經營”。剛剛帶領“I Do兒童基金”在4500米之上的高原跋涉4000多公里,對西藏阿里地區9所福利院和小學捐助回來,也讓李厚霖先生對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慈善有了新的深入思考。在論壇上,他以“一個企業如何做好慈善事業,善盡社會責任”為主題,深入淺出地從“企業為什么要做慈善、企業怎么做慈善、企業怎么做好慈善”三個角度進行了解析,引起與會專家和各企業負責人熱烈討論。
慈善的生命源動力在于熱愛
溫家寶總理今年初在英國劍橋大學演講時語重心長地說:“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企業家身上要流淌著道德的血液”。
對此,長期帶領恒信鉆石機構投身慈善事業的李厚霖認為,一個企業善盡社會責任,做慈善事業,其生命源動力在于發自內心的熱愛。他說:“只有真正熱愛慈善事業,才不會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地去做,才會真正考慮怎么把慈善做好做長。其次是要清楚認識到慈善的意義。都說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用我們的財富去回饋社會、去幫助別人都是應當的,但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其實也實現了我們自身價值的最大化。”
同時,李厚霖還談到,愿意或喜歡投身慈善事業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做大做成功的卻很少。尤其是在今天,善意的行為卻被質疑為“炒作”和“作秀”。對此,他的回答是“如果行善都歸結為‘作秀’’,那我要呼吁更多的企業來‘作秀’。因為這種‘作秀’可以帶動社會更多的人來關注并參與慈善事業,給弱者帶去更多的幫助”。
許多與會專家、企業家對他的觀點表示了贊同或類似的看法。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古潤金認為,積極地參與到社會責任的實踐中,是企業在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中央財經大學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院長鄒東濤則表示,要提倡企業公民權利與義務的對等,這樣才能有助于幫助和督促企業自覺地履行社會責任。
企業應該如何更好地做慈善
慈善的意識有了,慈善的行動開始了,所捐善款如何花到點子上就成了企業都很關心的一個議題。但更需要關心的,其實應該是什么樣的慈善才是受助者真正需要的,企業要想做專業的慈善又該何去何從?
對此,I Do兒童基金創始人李厚霖先生講到,他們為了長久、持續地開展慈善事業,成立了專業的中華慈善總會I Do兒童基金。這意味著他們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考察哪里的孩子需要幫助,研究以什么樣的方式去幫助他們?同時團結更多的力量進來一起去關注和支持兒童的健康和教育。I Do兒童基金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最實用最合理的方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比如對四川災區傷殘孩子進行助養、助學;對地處懸崖絕壁上的 “天邊小學”古路村小學的孩子提供助學幫助,幫助他們下山接受正規的教育;給羌族藝術學校送去鋼琴和藝術教室,傳承少數民族文化和藝術等等。特別是剛剛結束的“2009 I Do兒童基金慈善愛心西藏行”中,看到孩子們用手抓飯,逃學回去放牧,課本被父母撕了引火,他們更堅信,除了需要一定的物質幫助,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心靈上的引導,包括對外界的了解,對知識改變命運的正確認識,以及夢想的可實現方式。
李厚霖還將用心與可持續作為企業做慈善必須因素,他表示“不管外界風聲如何,只要自己認定的,覺得有意義的項目,就要堅持”,這一全力做好慈善、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的堅定表態,贏得與會人士長久而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