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根據目前的投訴情況,常見的產品質量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以次充好。產品標明"千足金",實際上純度達不到;不向消費者明示是否經過處理,用翡翠的B、C貨充A貨,用輻照變色或染色的珍珠冒充上等珍珠賣給消費者等;特別是鉆石,主要就反映在凈度和顏色這兩個方面,珠寶商往往故意夸大提升級別,這在電視購物中十分常見。
2以假亂真。"國家珠寶玉石名稱標準"規定,凡人工制作的珠寶玉石必須在名稱前標明制作方式,如:人造綠鉆石、合成祖母綠、再造琥珀等。但不法商家卻以人造珠寶冒充天然珠寶賣給消費者。還有些商家以"水鉆"仿冒紅寶石,以"水晶玻璃"仿冒水晶,以"托帕石"冒充藍寶石,以"馬來玉"冒充翡翠等。
3鑲嵌首飾阻撓鑒定。由于經過鑲嵌后的珠寶較難精確鑒定,故而這其中的手段更是花樣百出。常見的有藏瑕法、拼合法、墊襯法、填充法、鍍膜法、染色法等。
4偷梁換柱。展品、樣品為真,實際購貨為假。一般消費者很難區分珠寶的不同點,所以給某些不法商家鉆了空子,買回來的與當時看見的不符。
5只標洋碼。按國家規定,金、銀、鉑首飾制品都應打印上數字和字母標識,但是在商品標簽上必須用漢字標出規范名稱、成分含量及特殊處理工藝,否則,大多數消費者很難看懂。
6克隆證書。鑒定證書是珠寶玉石及飾品的"身份證",然而不法商家卻在珠寶飾品"身份證"上大做文章---有復印"克隆"的、有移花接木的,還有一批珠寶只有一個"團體身份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