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嬌媚的死亡符號
世間所有風格都已無一例外地在珠寶設計中大搖大擺彰顯自己存在的痕跡,每個風格都是一段文化情結。對于古董的喜愛和思索,令Lydia Courteille也同時對“歷史”、“死亡”、“生命活力”、“神秘主義”等關聯事物產生了漣漪一樣的關注。
看著Lydia 的珠寶,你覺得她會站在暗影處咬著嘴唇等你走過的剎那,突然大叫一聲跳出來,如果你嚇得一身冷汗,她多半會發出咯咯的爽朗笑聲然后逃到讓你抓不到的地方。打造著敏感而情緒化的珠寶,比起英國式的冷峻未來主義風格,Lydia Courteille更多的是法國夢幻般充滿各種新奇、刺激的視覺探險。
音樂是通往珠寶藝術的大門
1985年,臺灣南部的一座小城,總有悠揚的鋼琴和大提琴聲從一家人的窗戶彌漫到整條街道上,熟悉這琴聲的人都知道,那個名叫Anna的小女孩又開始練琴了。這一年Anna8歲,這優美的琴聲已經伴隨著她整整4年了。那時的生活非常簡單,每天讀書、練琴,累了就跑去做鉆石生意的爸爸的房間去看那些漂亮至極的石頭,用它們隨意地做著拼圖的游戲,那些寶石是她休息時最親密的玩伴。雖然從一出生開始,Anna 就與珠寶有著不解之緣,但那時,在她小小的心靈中唯有“音樂家”才是她最終極的理想。
小女孩兒長成了少女,一切仿佛都在向著她希望的方向發展:憑著嫻熟的技巧和天生的靈性,Anna在短短的3年中獲得了眾多臺灣大提琴比賽冠軍,并在14歲時就被推薦前往美國著名藝術學府胡桃山音樂學院(Walnut Hill Arts School)學習深造;16歲時就和崇拜偶像馬友友同臺演出;1995年更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師從傳奇大提琴家Laurence Lesser 進一步繼續研修大提琴,然而,一個小小的意外改變了這原本順理成章的故事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