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珠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至1500年之間,阿利安人的印度古國。當時的人們為求神佛庇佑,天珠因此被創造出來。當時人們以古老文獻<吠陀經>中記載的咒術、圖騰等符號圖案造型(也就是現在天珠上的各種圖案),畫于石材上,進于達到提升精神(靈魂)意識的效益。依《吠陀經》記載:遠古時因受地理環境及天然災害的影響,求神助佑之心自然產生,“天珠”因而被創造出來。同時,滲進了各種藥物治病,并用巫術咒語的圖騰意念,符畫于石材上,借以獲得諸佛眾神 的加持與護佑。
天珠用于敬奉佛菩薩之事跡具代表性的記載為唐太宗貞觀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贊普棄宗弄贊時,帶了一尊從印度請來的佛像作為陪嫁,最后這尊佛像坐落西藏拉薩大昭寺的釋迦殿內后,而這尊佛像即被西藏人民鑲上了百余顆各式各樣的天珠,包括三顆九眼天珠,及三眼天珠、二眼天珠、寶瓶天珠(或稱永生瓶天珠)、虎紋天珠和其它帶眼天珠。目前這尊佛像安奉于拉薩(Lhasa) 大昭寺的釋迦殿內。
據史料記載,于圓和吐蕃之間的草原信道,是西藏與北方草原文化進行交流的重要途徑,這條古道至少在公元前5世紀便已開通。悠久的歷史,美麗神秘的傳說,加之西藏人虔誠地收藏供養,世代相傳,天珠便成為人們心中中珍貴的寶物了。
天珠的理論
原始傳統佛教創造宇宙的成份,則是由水、火、地三大元素所構成,依次配合圓形、三角、方形之圖案。形色一體兩面,概略說明:
“○”圓形,宇宙現象界周而復始之理,為宇宙動力的源頭。開為白色,象征日、月、星所散發出來的無限光明。
“△”三角,人體本身之血液循環系統,為創造人體能源的基礎。人為赤色(陸地上所有的動物的血色系指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三角關系),象征精、所、神所顯示的微妙生命力。
“□”方形,自然界一切物質所產生出來的力量(磁場),具有凝聚及增強的作用。地為黃色,象征水、火、風所構成的事業契機。
這些古老的圖案造形,亦即包含宇宙的運行和人類的思維!也就是這樣左右了人類的思想和行動。
今日科學昌明,整個世界的緣起現象,物理現象、化學現象和生物現象等,似乎與佛學思想息息相關。事實上,諸佛菩薩、天地鬼神、赤珠寶石和自然科學!皆是宇宙生命的共同體。佛即眾生,眾生即佛,不同瑞同。最重要在于自性之心,也蘊含著全宇宙生命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