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佳士得來了匹中國黑馬
四年多前,嚴格意義上來說,趙心綺還不能自稱為一名珠寶設計師。四年后,有了佳士得拍賣會的伯樂相中和各界名流的忠實追隨,趙心綺成為了亞太名人圈最炙手可熱的珠寶設計師之一。在“一夜成名”的傳奇背后,沒有人看到背著作品飛往紐約的她在送審前焦慮得哭泣,更沒有人知道她是用出讓作品股價權換回了作品掛名。
“天知道,這有多難?”眾所周知,佳士得拍賣會是全世界最負盛名的藝術拍賣公司,買家都是金字塔頂端的上流人士,更多是專業珠寶行家和收藏家。因此紐約佳士得拍賣會的門坎相當高。沒有一個設計師敢“叫板”佳士得,因為在珍奇林立的佳士得,比起畢加索之流的大師,你只是個“little baby”.。而初出茅廬的趙心綺卻在百般挑剔的佳士得面前堅持必須掛名參展。
驚訝之后,也許是出于對這位對藝術堅持己見的中國女人的尊重與感動,佳士得不但答應了掛名,還在巡回瑞士日內瓦預展,選中她的作品,讓更多的人看到來自中國的設計黑馬。
這兩件花了趙心綺整整1年時間的作品最終以近兩倍成交價初戰告捷,而真正讓她欣慰的并不是一個虛榮數字,而是中國人的設計在國際上受到了藝術價值的肯定。
對趙心綺來說,“珠寶不只是裝飾品,更是身體的一部分”,也正因如此,藝術世家出身的她除了身受雕刻家父親的家學濡染,更堅持著將“contemporary art”融入設計,打造藝術珠寶情感附加值。
身為一個雕刻家的女兒,她深知不同材質珠寶的不同特性,就像漁夫的女兒熟諳河灘深淺一樣,她對不同石頭的明度、軟硬、怎樣的切面才能折射出最美的光澤爛熟于胸。在很多人眼中,她是一個愛和自己較勁的臺灣女人,明明熟知鑲嵌工藝,卻總是用天馬行空的念頭挑戰鑲工師傅的技術極限。從營利角度來看,她是最沒有效率的設計師,就連珠寶盒也都堅持由德國最頂尖鋼琴烤漆制作工廠來制作,花費時間、精力堪比大牌手包。面對技術難題,她從不會被“不”輕易說服,因為懂得,所以堅持,而完美就恰恰在這個臺灣女人堅韌不拔的最后一秒中誕生。
而在她看來,完美絕不僅是對技術的極限超越,除了驚艷外表,更重要的是把一塊生來冰冷的石頭巧手打造成有情感的珠寶藝術。誠如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它們也是一種深情的表達,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它的精神與靈魂。正如cindy chao最負盛名的作品“四季”,它的降生是因為趙心綺在紐約central park散步時,一個小男孩拿著樹枝編織的手環相送而深深打動了她。為了用珠寶呈現出樹枝、葉蔓在四季變化下的光色流麗,重現樹枝手環帶給她的感動,趙心綺八個月足不出戶,親手雕塑、安排鑲口層次,重做了將近20余次,和金工師傅們共同研發出突破傳統的“共爪光圈”鑲法,才完成了改變她藝術人生的重要作品。正是這組渾然天成的“四季”系列為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女人敲響了世界頂級藝術拍賣行佳士得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