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花絮
北京,前門23號。坐在法餐廳里,看著草坪上如仙境般縹緲的噴泉,你能聽見章子怡清脆的笑聲,從樓下露臺的拍攝場地傳來。
一切都像一部電影,或一場夢。她完成了一部又一部電影,不斷給我們制造夢境。同時,她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光速一樣前進。
一年前的汶川地震,章子怡在好萊塢四處奔走,募集善款,以自己的影響力為災區做著她的貢獻,她為以“章子怡”命名的基金會而自豪。而在電影方面,暑期檔的《非常完美》,由于她做制片人的原因,影片還沒出來,就已經賣得不錯了。
在卓越背后,章子怡失去的和得到的同樣顯著:普通人可以帶著小侄女去海洋公園玩,陪媽媽去菜市場,她都做不到。有次驅車路過北京某大學旁熱鬧的小吃街,章子怡說自己特別想停下來,和家人一起坐在人潮洶涌的街頭吃小吃,但是不行。
她的形象越來越真實,對感情和婚姻的態度,和我們身邊某個患得患失的女朋友一模一樣--渴望家庭和孩子,可是有時候,真的懼怕走進圍城。
我像照顧小孩一樣拍電影
章子怡從進門起就不斷提及《非常完美》,這個夏天,她不遺余力推出自己首次嘗試做制片人的愛情喜劇:在戛納當評委不忘宣傳賣片;拍攝這天不斷打電話,落實劇組大大小小的事情。但意想不到的是,她做制片人,純屬誤打誤撞。
“導演那時沒投資,我就說,我來試試,籌錢可能會快一點。”章子怡說。盡管在各種場合越來越有國際風范,私下里,她還是那個一提到電影就眼睛發亮的女孩,“當時我看這個白紙黑字的劇本就能看出色彩來!”
ELLE:《非常完美》讓你有怎樣的變化? 在我們眼中,你好像越來越多流露出小女孩的一面?
章子怡:大家知道我能演一些角色,像《2046》、《英雄》,那種非常強烈的性格,但沒看過喜感、現代、都市的我。我敢說,(飾演的)蘇菲身上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我自己的狀態。生活中,我吃飯、穿衣、和朋友一起,基本上就這樣。很多事情仿佛天時地利人和,我碰到這個導演和劇本,就有了沖動!
ELLE: 各路明星來演這部喜劇,各種人要聽你的指揮,以前你只要負責自己的演技,現在,你需要負責的更多。
章子怡: 我做演員的經驗告訴我,如果有一天做了制片人,會首先把演員照顧好。比如我可以12個小時一直拍戲,但如果你把我放在現場耗著,等很長時間,是很不尊重演 員的做法。所以我和現場制片說,盡量別讓演員等,讓他們休息好。另外,拍攝中預算超支的問題,也挺頭疼的,有些沒必要的鏡頭就要和導演商量怎么控制。還 有,技術上的問題,以前我都不會在意,但這回就要過問得多了。
ELLE: 一個女人的天真和世故,是否能同在? 比如說,做演員可以天真,單純演好角色就行;但制片人要管大大小小的事,要有非常世故的心態。當天真和世故打架的時候,你怎么辦?
章子怡: 一開始我不讓別人透露我是制片人。我不喜歡在現場婆婆媽媽什么都管,只是覺得,能夠幫這個電影的忙就好。沒覺得天真和世故在打架,我的注意力還是在戲上 面。這是我第一次拍喜劇,壓力挺大的,但沒有誰能幫你化解或分擔。電影出來,讓人物好看、可信、故事好,就會將壓力都忘記。
ELLE: 其他演員是否給了你驚喜?
章子怡: 當然,比如范冰冰。拍第一場戲時,我們都有一樣的鏡頭,就是想象中的我變成一個屠夫,瘋狂地砍她,她也一樣。我們想各自的造型,特別好玩--同樣的景別, 同樣的畫面,兩個不一樣的演員!她讓我驚喜,很有素質,連在造型上都很用心,雖然這個角色對她來說也不大。我能看出一個演員是否用心、投入,是否熱愛她的角色。
ELLE: 這么說來和你還有些相似,你每次演戲,鉆研角色都很用心。
章子怡: 我覺得這是對的。拍電影不是我的工作,是我的事業,我的熱愛。我會像照顧一個小孩一樣拍電影。
ELLE: 關鍵是,你現在可以有所選擇,不必為金錢或知名度去拍戲了。
章子怡: 我從來都沒有過。我14歲開始自己賺錢,16歲就去拍廣告,最開始的一份工錢是140塊錢,那時我一個星期才10塊零花錢,哇,一下子覺得太富有了,于是 我請同學吃飯。我對錢一向沒什么概念,也不會違背自己的心,比如說這個戲給我很多錢,但我不喜歡,沒感覺,連過電的瞬間都沒有,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