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指南
白玉翡翠及男用飾品最受青睞
廣東公正拍賣行的譚練女士介紹說,在近年來國內外的藝術品拍賣會上,清代古董首飾交易出現了三個顯著特征:一是翡翠與白玉飾品成為了交易的核心,這主要是因為相比較于其余珠寶,翡翠與白玉具有相對公正的價值評判標準。
二是男款古董首飾價值更高,比如王公貴族流行佩戴的珠寶“扳指”,又比如瓜皮帽正中央鑲嵌的珠寶“帽正”。在中拍國際2007拍賣會上,乾隆的羊脂白玉扳指本來估價只有80萬元,成交價卻達到了165萬元。物以稀為貴是該類產品受追捧的主要原因,畢竟,男用首飾比女士專用的首飾數量少很多。
三是景泰藍產品的拍賣始終蕭條。清代首飾中,有相當份額的景泰藍產品,少數用純金純銀鑲嵌,多數都是合金產品。但由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景泰藍行業暴發性增長,殘次品迭出,行業聲譽受到沖擊,乃至古董首飾也受累。鑒于以上三個趨勢,收藏者應多買白玉翡翠,多收藏男士用品,少買景泰藍合金首飾。
記者了解到,收藏清代的首飾,既要考慮首飾材料的質地,也要考慮歷史文化因素。清代珠寶制造業的興盛,由康熙朝起步,至乾隆朝達到頂峰,至慈禧太后當政時再次掀起了崇尚翡翠的小高潮。每個時代都具有每個時代鮮明的特征。
鑒別經驗
古董市場難淘到宮廷真品
鑒別清朝古董首飾,是個難度很大的課題。一要確認是否古董,二要看珠寶是否值錢。普通人一般只能看看珠寶的成色如何,很難了解歷史文化,建議大家要么送產品去檢測,要么少買過于昂貴的產品。
廣地珠寶的侯舜瑜有兩條參考經驗:一是清代的宮制首飾與“官窯”類似,刻有皇帝年號的不一定是“官窯”或“宮廷首飾”,但沒有皇帝年號刻章的,基本可以肯定不是宮廷制作品。二是經過歷年來各路人士的淘寶,北京古董市場、廣州長壽路也很難淘出名副其實的清宮首飾,投資者不妨立足于娛樂收藏,從藝術價值與珠寶成色兩個方面搜集,不必拘泥于清宮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