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3、“絮狀物”
“絮狀物”是透明或半透明的翡翠通過側光或底光的照射,會在翡翠內部出現一些棉絮狀物質的現象,也稱為“綿”!靶鯛钗铩倍喟胧怯捎隰浯渲杏灿竦V物的顆粒間隙、裂隙和雜質包裹體對光線的反光引起,也稱為“粒間光學效應”。翡翠中由于硬玉礦物主要是柱狀出現,因此“絮狀物”也往往呈長條狀,有的還可以顯示硬玉礦物輪廓,棉絮相互交織在一起;而一些仿翡翠制品,如由鈉長石組成的水沫子或石英顆粒組成的石英巖玉組成礦物都是等大粒狀的,所觀察到的“絮狀物”也顯示的是糖粒狀特征;岫玉的棉絮則為團塊狀。
翡翠的交織棉絮狀絮狀物
岫玉的團塊狀絮狀物
由此可見,由于翡翠的“翠性”是指翡翠中主要組成礦物硬玉的顆粒大小和相互組合關系的直觀表現特征,只有在翡翠這樣特殊的礦物組合及礦物性質中才會出現。因此,進行翡翠“翠性”的觀察是在日常翡翠貿易過程中鑒別翡翠的一重要手段之一。觀察的技巧在于:在翡翠相對粗糙的表面注意觀察翡翠的“蒼蠅翅”;在拋光較好的平面上通過表面反光注意觀察“桔皮效應”;在透射光下或側光照射下主要觀察翡翠內部的“絮狀物”特征。通過綜合觀察分析,就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翡翠的“翠性”特征,從而鑒別翡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