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Kosann表示,當下她正在創作一組玫瑰金鑲鉆系列,并將于五月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女裝展覽上發表。
以Kosann為例,其珠寶作品便是其攝影理念的延伸。她表示:「我從事的是一種把回憶記錄下來的藝術,以菲林拍攝黑白照。這樣影像會較具質感,兼具超越時間考驗的能耐。」拍攝以外,她也喜歡把女兒的相片放到小盒內,隨身攜帶,漸漸地萌生出設計小盒和珠寶的念頭。「這是很自然的進化過程。無論是攝影還是設計,背后的使命是同出一轍的。」
雖云出發點一樣,但在珠寶的造型、用料和制作上,還須經過不少考慮。Kosann創作的多是裝載相片的吊飾。雖然早在十七世紀時,歐洲已出現過一些裝載頭發的吊墜,然而當中很多都綴有大量寶石,或者繁復的飾紋,既是情感的載體,又是財富的象征。Kosann則選擇以相對純粹的手法去呈現珠寶的價值,以黃金、白金或純銀為主要材質,或綴以人手雕飾,或采用緞面打磨的手法,強調質感。「這樣的物料能超越時間限制,而人手雕飾更是一種買少見少的傳統工藝。我鼓勵佩戴者感受那些雕飾或打磨的質感,刮花也不打緊。就像我拍的照片一樣,講述的是家人之間面對面接觸的時光。來到現在,精品(luxury)已不再是以物質去衡量,而是一些純屬個人的東西。」
除了攝影師,連卡佛這系列designer jewellery的來源其實頗為廣泛,當中包括了藝廊和博物館。這些作品多屬創作人一系列設計中的一部分,于主題、色調,以至風格上,都呈現出設計師的一貫作風。Marguerite Sam認為,這類型的作品算得上是「可穿戴的藝術」。「在歐洲,設計師會進入藝術館,展示個人的珠寶作品;在亞洲卻鮮見這樣的現象,消費者還是比較重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