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奢侈品牌來說,最具有挑戰性,也最困難的問題是分析消費市場,進行預測,最終作出品牌定位的正確決策。決定正確,品牌就會變得更加強大;決定錯誤,將不僅僅是品牌利益上的損失,還有品牌形象的損害。在這樣的挑戰面前,每個品牌都有各自的應對戰略。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大類,我們以作為奢侈品產業中的支柱門類“包”為例說明,來看看幾個奢侈品牌都是如何度過這個“嚴冬”的。
趕著推廣“節儉版”
從最糟糕的說起吧。趕著推廣“節儉版”,迫不及待地想表明“我們已經為做出節儉上的巨大貢獻”的決心。比如,Yves Saint Laure。你幾乎可以看到Yves Saint Laure在每個重要的時尚雜志上大聲地喊著1000美元你就可以購買一個Yves Saint Laure手袋,有YSL的標志,而且還是皮革的!事實上,這兩款新型專利皮革手提包的設計完全沒有任何的裝飾。這一切就像是一個一直都化著華麗妝容的女人突然在人們面前卸了妝,結果嚇到了大家。甚至有很多人都會覺得那根本不是Yves Saint Lauret旗下的產品。但是,當我們又看到Kate Moss拿著極其華麗的鱷魚皮的Muse包在鏡子前欣賞著自己的廣告時,真是不禁會感嘆,品牌的形象變化速度如此之快,是真正懂得的危機緊急睿智呢?還是過于聰明了些呢?
調整設計風格
調整設計風格的品牌很聰明,完全保持了原有設計和風格,增加了非皮革設計。例如,Fendi、Marc Jacobs和Tod’s就非常明智地從原材料上降低了生產成本,并不會影響到品牌形象,他們只是做了一些輕微的設計風格調整,悄悄地增加了一些非皮革設計手袋,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理性消費”機會。
和藹禮貌的姿態
表現出和藹禮貌的姿態的品牌,雖然價格上沒有表現出變化,但設計風格上收斂了很多。例如,Prada,Dior和Chloe。像是在提醒人們,即使你有很多錢,也必須考慮別人的感受,別太招搖了。Dior本季的手袋,除了LOGO以外基本是簡單樸實的風格。而Chloe一貫的大鎖和超大拉鏈也為更實際的設計讓位了。
處變不驚的勢態
那些在危機之下繼續保持著自己處變不驚的姿態以及昂貴顯赫身價的品牌,才是真正坐穩奢侈品第一把交椅的王者。勿庸置疑,品牌百年多來的實力,不用說一個金融危機,就是再來100個也不會動搖到他們的永恒和經典。華麗優雅地保持不動,面對任何變化都保持一貫的昂貴身價和作風,不提供任何折扣,就是他們這個嚴冬下的策略。例如,Hermes,Louis Vuitton和Chanel。Chanel去年11月在美國的銷售額依舊穩穩當當地上漲了20% 。2009年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店面開設和市場拓展計劃絲毫不受影響。對Hermes來說,這一年可以說是“印度之年”,在新德里開了旗艦店,與眾多世界奢侈品牌一起搶占亞洲這又一肥沃的市場。印度百萬富翁與去年同比增長了22%,從100位跳至167位,超過任何其他亞洲國家增長速度。這些新貴們大部分屬于實業家、農場主、政界人物,他們更加習慣于現金消費。因此,美國本次信貸危機對印度起到的影響并不是很大,也是這種市場消費習慣和文化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