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被奢侈品行業慢慢熏陶長大的心里,一半人,陷入了與LOGO的瘋狂戀愛。對LOGO的集體愛情,讓很多女人對于各式各樣的奢侈品LOGO都近乎演化到“不能擁有毋寧死”的瘋狂地步。有人可以拿起一只平淡無奇除了GG花紋什么都沒有的GUCCI帆布錢包,愛戀地撫摸很久;剛剛找到工作的實習生,生活的夢想就是攢夠4個月工資,買一只LV Monogram手袋。
另一半人,卻“恨”從膽邊生,時時標榜自己是個“無LOGO論者”。無論Marc Jacobs為LV做出什么樣令人叫絕的創意手袋,他們都會覺得LV是惡俗代名詞;明明YSL三個大字充滿美學驚艷,卻把人家鄙夷得無以復加……
當然,這樣的兩個極端,有可能在不同時間段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變成我們探索時尚漫漫長路上的邪惡小插曲。是時候去面對它,徹底理清對LOGO的“愛恨情仇”了!
Louis Vuitton最新Monogram彩色手袋
對LOGO愛到盲目,孔雀般地炫耀,更是災難。我見過一位“LOGO小姐”,上身一件布滿F字母的風衣,配一條Monogram牛仔七分褲,再搭一雙綴有D子母扣的高跟拖鞋。造型專家總提醒,一身打扮不要超過三個顏色,但要是超過兩種LOGO,更慘不忍睹。
印制CHANEL各個著名標志的胸針
LOGO之恨,就是件頗具諷刺的事了。奢侈品牌原本只屬于少數人的生活,如今卻攜著引人矚目的LOGO出現在每個人的身上,千人一面還是其次,最怕便是這枚LOGO的擁簇湊巧全在社交黑名單上。90年代初的Burberry,大刀闊斧推行品牌經典的格圖案LOGO,格紋比基尼乃至格紋嬰兒推車陸續跟進。在全球零售大出風頭之余,格紋在英國卻成為足球流氓和3版女郎們的專寵。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英國最紅夜店的保安看到戴著BURBERRY格紋帽子的客人,都會禮貌而堅決地謝絕其入場。所幸公司在2001年聘得Christopher Bailey,這位自有主張的設計師頻頻推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成衣與配件,同時刻意回避名聲有點壞的格紋元素,方使這個百年老牌不至于淪為第二個皮爾-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