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市場上的萬年歷腕表形形色色,但除去視覺上五花八門的體現形式外,若干萬年歷表款在技術上擁有突破性的創新,成為了萬年歷腕表史上的里程碑。這些表款中包含的高超的技術解決了一個又一個萬年歷結構的核心問題,使表主的操作與佩戴體驗更加完美。這些隱藏在表芯里,年復一年的研發精華通常沒有夸張地顯示在表盤上,正應了一句俗語:包子有肉, 不在褶上。
同步萬年歷的誕生——IWC 達芬奇(Da Vinci)萬年歷
多年以來,萬年歷存在著一個大問題:日,星期, 月份,年份與月相的校整是不同步的。這意味著雖然手表在正常運走的狀況下各種顯示是同步的,但每當發條停止,則需要表主挨個地按分布在表殼兩側的頂紐來調整日期信息。如表款配有月相,表主還需要去查看帶有月份的日歷來調整月相信息。自從有了萬年歷懷表以來,以上這種調試過程就成了幾乎所有傳統萬年歷表的標準。雖然校整過程繁瑣,但多年來大家也都將它習慣地視為擁有萬年歷腕表的正常麻煩。這也就是為什么許多傳統萬年歷腕表均配有轉表器的一個主要原因。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了1985年。就在這一年,天才的IWC技術總監Kurt Klaus 先生終于以他的同步校整技術的火炬照明了這個萬年歷結構的死角,徹底洗刷萬年歷校整不便的名聲。
IWC 達芬奇(Da Vinci)萬年歷
這位個子不高,頭發花白,性格溫合,在長相和氣質上與愛因斯坦不乏相似之處的Kurt Klaus 先生, 在IWC工作了長達50年之久。他是大師Albert Pellaton (曾發明著名的IWC Pellaton 上鏈結構) 的弟子,并繼Pellaton成為IWC的技術總監。他上任后的第一個大項目就是立志革命性地簡化萬年歷的結構,想使其更好操作并且更好制作。與此同時,他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可顯示4位數年代的萬年歷 (傳統萬年歷一般只顯示當前是否是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