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價重新站上900美元/盎司
核心提示: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本周說,目前我國黃金儲備已達到1054噸,排名全球第五位,這也是我國過去6年來首次披露黃金儲備變動情況。
黃金儲備數據的更新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無關系。前段時間,美聯儲宣布購入3000億美元的長期國債,這相當于開動印鈔機救美國經濟,全球隨即刮起一股“美元貶值”的颶風,中國持有2萬億美元因此被推到風口浪尖,外匯儲備多元化呼聲驟然加大。
黃金儲備增幅遠不及外匯儲備
胡曉煉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本世紀以來,我國調整過兩次黃金儲備,即2001年和2003年,分別從394噸調整到500噸和600噸。自2003年以來,逐步通過國內雜金提純以及國內市場交易等方式,增加了454噸,目前我國黃金儲備已達到1054噸。新增的454噸黃金儲備全部來自國內。
我國黃金儲備量增至1054噸后,在各國公布的黃金儲備中,只有6個國家超過1000噸,我國排名第五。
其他5個國家包括:美國(8133.5噸)、德國(3412.6噸)、法國(2487.1噸)、意大利(2451.8噸)和瑞士(1040.1噸)。此外IMF持有黃金3217.3噸。
千噸黃金有多少?省寶玉石協會人士說,國內原料金Au99.99金的收盤價是200.29元/克,按每克200元計算,目前1噸黃金的市場交易價格是2億元。也就是說,1054噸黃金相當于2108億元人民幣。如果按1美元兌人民幣6.82元計算,1054噸黃金相當于309億美元。
截至今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為1.9537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309億美元只占近2萬億外匯儲備的1.58%。
發達國家的黃金儲備在外匯儲備中的占比普遍高達40%~60%。其中美國的比率高達56.7%,其他一些發達國家如德國37.6%、法國47.1%、意大利47.8%、瑞士38.2%、荷蘭46.6%。不難看出,我國2004年底外匯儲備剛突破5000億美元,黃金儲備占比高達12%,在外儲由5000億向2萬億美元過渡的過程中,黃金儲備增加不多。
不只是中國增持黃金
高賽爾金銀首席分析師王瑞雷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說,中國增加黃金儲備的做法,可能刺激日本、印度、俄羅斯以及中東國家進行類似收購。從公開數據來看,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增持黃金最大的央行為俄羅斯和委內瑞拉,分別增持27.8噸、7.5噸。
為什么要增持黃金?王瑞雷稱,與中國一樣,這些國家都購買了大量美國國債作為外匯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都擔憂相應的不確定性。
美聯儲上個月宣布購入3000億美元的長期國債,歐洲多個國家紛紛仿效這種量化貨幣寬松政策,這相當于開動印鈔機增發貨幣。增發貨幣為未來通貨膨脹埋下隱憂,也導致了相關貨幣的貶值,黃金的一個明顯功能是對抗通脹。
不過,除了公布黃金儲備增至1054噸,我國央行并沒有透露是否會繼續增持的信息。
推動人民幣走出國門
省外經貿廳有關人士認為,中國短期內采購黃金等戰略資源的難度很大,短期內大量增持還可能快速推高價格,最終還是難以買到想買的。比如目前世界各國官方的黃金儲備不足3萬噸,即便按每盎司1000美元計,也只值1萬億美元左右。更何況,歐美國家愿賣黃金嗎?王瑞雷說,雖然過去6年的增持量不大,但黃金儲備的增加還是可以有效優化外匯儲備結構,可以對未來美元以及美元資產可能出現的貶值作部分對沖,同時也是對以美國為首的國家不負責任增發貨幣的一個信號和回擊。
分析人士還指出,外匯管理局此時發布國內“真實”黃金儲備頗有深意,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謀而合。強大的人民幣背后不僅要有一個不斷發展的強大經濟體作為后盾,也要有黃金儲備作為支撐,為未來人民幣走出國門堅實后盾。去年9月以來,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達成了6500億元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即將啟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在穩步推進。
榕千足金每克漲價8元
受股市回落,避險資金涌入金市,以及我國黃金儲備增加的多重影響,國際金價在時隔3周之后,重新站上900美元/盎司,國內原料金價格也站上了200元/克。
這結束了金市2個月的調整(2月20日—4月20日)。昨日傍晚國際金價已漲至910美元附近。
不過福建工行的外匯分析師認為,中國增持454噸黃金是過去6年內完成的,而且未表示未來是否繼續增持,因此對金市的影響有限,短期金價沖高后可能繼續盤整,炒金一族應及時獲利了結。
而受原料金價上漲的影響,福州本地千足金每克將漲價8元。記者昨日在東街口一帶的珠寶行看到,百貨珠寶專柜的千足金零售價已突破250元/克,昨日報價252元(不含每克10元左右的加工費)已比前日上調了3元,今日東百還將每克上調5元,至257元/克。
彩福珠寶行負責人稱,五一婚慶高峰即將來臨,本地金飾價格上漲對市民卻不是好消息,市民應及早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