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儲備銀行金庫,如果把黃金從2135房間搬到4177房間,沒人知道2135房間代表了哪個國家,也沒人知道4177房間代表了哪個國家,但是一個交易就這樣完成了。
本周三,德國央行正式宣布運回其在美國寄存的部分黃金和在法國巴黎儲存的全部黃金的消息引起了市場的強烈關注。這也凸顯了在主權債務危機的大背景之下,作為最后支付手段的黃金的獨特“魅力”仍在不斷升溫。
如果德國將大部分的黃金存儲在海外的消息令你吃驚的話,那在這背后,各國的黃金儲備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GC)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屬國際金融統計局(IFS)于2013年1月最新的全球官方黃金儲備排行,美國央行的黃金儲備共計8133.5噸,占其外匯儲備總額的76.3%,在所有國家中位居第一。
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美國的黃金儲備自1980年以來基本沒有變化過。其黃金儲備在1980年為8221.21噸,而在此后的將近三十年的時間中略有減少,直至2008年減至8133.46噸。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美元依然是當之無愧的國際貨幣,而黃金是一國貨幣的信用支撐。如今,美元不僅有美國經濟地位作為保障,還有著美聯儲8000噸以上的黃金儲備作為支撐。為了保持美元國際貨幣的地位,美國不會輕易減持手中儲備的黃金。
資料顯示,全球黃金涌入美國的高潮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這令美聯儲所擁有的實物黃金量占據世界黃金儲備的一半以上,從而成就了美元在國際上獨一無二的地位。雖然,美國為維護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運作而被迫兌換了大量的黃金,但自1972年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崩潰后,美國一直握有8000噸以上的黃金。
美國有兩大黃金倉庫,一處是在紐約曼哈頓地下24米深巖層中的紐約儲備銀行金庫,這里存放著IMF、各國央行和商業銀行的黃金。另一處則是美國戰略腹地的肯塔基州的諾克斯堡軍營,這里是美聯儲的黃金主要存放地。
目前,紐約金庫內存著80多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和國際組織的金塊,據估計占世界各國官方黃金儲備總量的30%左右,并分別堆放在120多個儲藏室里。各個儲藏室內的黃金屬于哪個國家被嚴格保密,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里數千名工作人員中只有很少幾個人知道它們的主人是誰。
因此十分有趣的是,在紐約儲備銀行金庫,如果把黃金從2135房間搬到4177房間,沒人知道2135房間代表了哪個國家,也沒人知道4177房間代表了哪個國家,但是一個交易就這樣完成了。
德國目前共持有黃金儲備3391.3噸,為世界第二大黃金儲備國。
資料顯示,德國的黃金儲備存放于4個不同的地方。其中,31%儲存在法蘭克福的德國聯邦銀行,45%儲存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13%儲存在倫敦的英格蘭銀行,11%儲存在巴黎的法國央行。德國將大部分的黃金儲存在外國,最初是因為冷戰時期聯邦德國為防范入侵采取的避險措施。
去年年底,德國聯邦審計署發表內部報告,批評政府從不檢驗這些黃金是否安然無恙,而且缺乏有效管理,要求在今后3年內先從紐約調回150噸黃金進行檢驗。報告曝光后引起德國輿論爭論,而在美聯儲方面一再拒絕德國查看黃金儲備的要求后,越來越多的德國人擔憂德國存放在海外的黃金可能已被“偷梁換柱”。
1月16日,迫于壓力的德國聯邦銀行表示,它們將逐步從紐約調回300噸黃金儲備,并把在巴黎的374噸黃金全部轉到國內儲存。因為歐元流通后,法國和德國一樣都使用歐元,在法國儲存黃金失去了意義,而德國儲存在英格蘭銀行的黃金數量將保持不變。
德國的這一舉動引發了一系列的“蝴蝶效應”,因為除了德國之外還有很多國家都將黃金儲備放在了美國,而荷蘭則可能是下一個召喚“黃金回家”的國家。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全球官方黃金儲備排行,荷蘭央行的黃金儲備總量為612.50噸,在全球黃金儲備國中排名第9位。其中僅有10%存放在荷蘭,剩余的大部分都存放在美國,還有一些存放在加拿大和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