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歐美黃金首飾熱潮影響下,一股黃金首飾浪潮正悄悄地在本地醞釀著,這意味著黃金首飾會回流,但傳統黃金首飾將會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將是風格簡潔利落,手工精致,材質華美,工藝卓越的設計。
應該是12年前吧,白金首飾鋪天蓋地而來,竟然令屹立市場少說也有半個世紀的黃金首飾光芒銳減。
據新加坡金鉆珠寶公會會長何乃全觀察,上世紀80年代,公會100多個會員所經營的約300家金鋪,超過90%售賣黃金首飾,如今則恰恰相反,售賣白金首飾的金鋪超過90%。這是1997、1998年前后黃金首飾失寵后所出現的一個現象。
雖然1970年代鑲鉆石的白金首飾一度走俏,但從1950年代到1997、1998年前,整個本地首飾市場幾乎是黃金首飾的天下。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來襲,市場天色突變,有些連鎖金鋪業務受到沖擊,面對價格競爭的壓力,為維持盈利不得不轉型,開始售賣白金及寶石首飾。因為按件議價的白金及其他類型的首飾定價靈活,利潤要比向來都按黃金重量計算的黃金首飾好。
當然這與當年的首飾潮流不無關系。寶興(Poh Heng)珠寶董事莊惠裳受訪時說,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掀起一股白金首飾浪潮,亞洲首飾市場首當其沖,新加坡也不可避免地卷入這股首飾的白色浪潮當中。
保值功能推波助瀾
時尚潮流就像海潮一樣總有回潮的時候,目前一股黃金首飾浪潮正慢慢壯大。推動這波黃金首飾浪潮的因素有幾個。
本身也是安昌珠寶董事經理的何乃全說:“過去買黃金首飾保值是上一代才有的價值觀,現在年輕一代也開始認識到金飾的保值功能,特別是金融海嘯爆發后,大家都看到商品期貨價格不斷下跌,黃金價格不跌反升,再度證明黃金首飾具有保值作用。”
何乃全說,其實不管黃金首飾或白金首飾都是金飾,都可保值,不同的是黃金首飾,特別是22K金,即人們俗稱的“916”金,其含金量為91.6%多,而白金首飾通常為18K金,含金量為75%,兩者的價值顯而易見。加上18K白金首飾會加入銀、鋅或銅,日子一久會變黃,加入鈀(Palladium)的會變白,除非那是含金量達90%的正白金(Platinum),但其價格又比黃金還高。相比之下,大家還是覺得購買黃金首飾更劃算了。
另一因素是名人效應。莊惠裳說:“這幾年名人如Eva Longoria、Oprah Winfrey、Angelina Jolie、Beyonce和Paris Hilton戴著金飾在紅地毯亮相的鏡頭出街后,在國際時尚界和娛樂界,尤其是好萊塢和歐洲掀起熱潮,讓更多女性因此看到黃金首飾的魅力,競相購買。” 華人傳統不可丟
對許多人來說,黃金首飾還具備時尚和保值以外的意義。莊惠裳說,華人就有在特別的日子如結婚、新人敬茶等特別的日子里以黃金首飾為賀禮的習慣,這賦予黃金首飾特別的紀念意義,盡管過去幾十年時尚潮流不斷改變,這種習慣卻保留至今。
以上這些因素證明黃金首飾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首飾。
黃金首飾“常青”有道
但回流的黃金首飾,必須換上新裝才能趕上時尚潮流。莊惠裳說,下來的黃金首飾必須走簡約、自然、優雅,又能表現真我的設計路線,還要借助現代科技使它更有現代感,更多元化些,以搭配不同服裝,適應不同場合要求,才不會被消費者拋棄。
何乃全說:“與時代脫鉤的黃金首飾只會逐漸萎縮,不會復興,只有跟著時代走才是生存之道。”
為了趕上潮流發展,黃金首飾不但設計要跟上時代步伐,整個經營理念也必須與時并進,這并不容易。何乃全經營的安昌珠寶是一個已有73年,以黃金起家的家族式老字號,以前名叫安昌金鋪,后來為適應時代需求把傳統金鋪的核心業務,擴展至跨越傳統的時尚首飾。何乃全說,單單把安昌金鋪改稱安昌珠寶,一家人就矛盾了整整半年。
今天市場上仍有一批抱住傳統不放的店家,他們一樣有掙扎。他們不是不知道時尚黃金首飾是潮流趨勢,可是又擔心顧客不能接受附加較高設計費用的黃金首飾。在他們看來跟著時代走,不比守住傳統市場來得穩當。
今年踏入第61個年頭的寶興珠寶,開始時也以黃金首飾為業務重點,轉向多面性珠寶店后,仍保留傳統黃金首飾這一塊。
莊惠裳說:“傳統黃金首飾仍有市場。”難怪她要把傳統黃金首飾稱為常青首飾了。不過她說:“常青首飾也不能一成不變,它也得更新,比如把它變得輕盈些,時髦些,這樣才能吸引顧客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