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隱藏在民間的藏石高手,收藏有各類名石數百件;
如今,他的收藏已經浮出水面,旋即引來各大拍賣公司的征集熱潮。
他最早收藏的石頭一般都是百元左右買進,萬元上下賣出;
他說經古代文人玩過的、傳承有序的石頭,如今已是拍賣場上的天價拍品了;
而且,文人賞石市場相比于書畫、瓷器等領域,目前仍屬被普遍低估的價值洼地。
2009年的春節剛過,喬建新就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了,因為緊接著國內藝術品春拍市場就開始啟動了。喬建新每天接待的從第一撥至最后一撥上門的客人,幾乎都是拍賣公司方面到他這里來征集賞石拍品。除了接待訪客,喬建新還要見縫插針地外出“采購”。如今的經濟蕭條期內,對于收藏家來說卻是一個可以抄底的好機會。喬建新說他要在這個牛年里加大買進石頭的數量。
盡管中國自古就有文人藏石、賞石的傳統,但相比于傳統書畫、古代瓷器等交易市場,文人賞石在中國拍賣市場引起廣泛重視不過是近幾年的事。其中,最重要的事件源于去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推出的賞石專場拍賣,最貴的石頭成交價超過百萬元。隨后,浙江的西泠拍賣迅速跟進,去年秋拍時也舉辦了一場賞石專拍,成績不菲。今年春拍中,北京歌德也將推出賞石的拍賣專場,其中重要拍品的征集很多就來自喬建新的雅宜山房。
瘋狂的石頭
從小就對中國古典文化癡迷的喬建新,長時間一直從事著快餐行業,慢慢也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3年的“非典”時期,被迫暫停營業的喬建新受到北京師范大學文博學院院長陳步一的影響,決定改行收藏石頭。短短的不到6年時間,喬建新收藏石頭的藏室“雅宜山房”已經在業界占據了一席之地。
中國歷史上從宋朝開始,就正式有了“賞石”收藏的概念。當時文人們將一些形狀凸凹、造型奇特、表面紋理秀美的石頭,與文房四寶等物品一起擺在書房案頭上,并給這些石頭配上硬木底座,甚至在上面題詩銘款。后經過歷朝歷代文人們的挖掘、把玩、鑒賞與品評,一塊塊天然的石頭被注入了越來越多的文化內涵,也被賦予了越來越豐富的文人情懷,最終成為和書畫、瓷器等藝術品比肩而立的、重要的收藏品類。
然而到了現代文明的今天,賞石卻像被中國人遺忘了一般沉默了很多年。直到2000年2月的某一天,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仿蘇州古典園林布局的中國館“明軒”,舉辦的一個主題為“文人賞石:庭園、書齋與繪畫”的專題收藏展上,一位名叫理查德·羅森布魯姆(Richard Rosenblum)的美國收藏家,推出了自己收藏的30多方中國古典賞石,立刻艷驚四座。至今,那次展覽仍可稱為是賞石收藏史上的一座豐碑。
香港蘇富比2008年4月11日的“翦松閣”專場拍賣中,14塊石頭除一塊流拍外,其余以少則幾十萬多至幾百萬港元的價格被中外收藏者悉數舉牌拿下。相對賞石拍賣的第一次嘗試來說,這一次是空前成功的,它證實了一塊石頭可以賣到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元的“神話”。同時,它也標志著理性的賞石市場在收藏圈內的初步形成。更多的人不得不把眼光投向一個藝術市場的冷門:賞石。
石頭憑什么拍出天價
究竟什么樣的石頭能賣到百萬元呢?喬建新告訴記者,從大小用途來分,賞石可分為庭院石和案頭石。顧名思義,庭院石為體積大的、用于裝飾園林庭院的石頭,以大型太湖石為典型。案頭石為體積適當的、擺放于齋窗幾案上的石頭,其代表為英石和靈璧石。去年那次“翦松閣”所拍的均為案頭石,石種中除一塊為孔雀石外,其余均為三大名石:靈璧石、英石和太湖石。
賞石可謂雜項中的冷門,識石者之少與賞石的傳世量之稀少,為了解并進入這個市場設置了很高的門檻。懂得鑒賞賞石,能夠享受藏石樂趣的人本身需要有很高的文學修養與文化底蘊。賞石者多富有文氣,自古是文人雅士的座上賓。曾有米芾拜石作“研山銘”,李后主不戀江山戀美石,趙孟兆頁藏石悟畫石的佳傳。
而且,賞石不同于瓷器的華麗之美、竹刻的雕琢之美和書畫的形態之美,它是一種由內而發的意境美,取道自然,卓然天成。賞石吸收著天地之間的精元,加之它固有的凝重、靈氣和自然賦予它的形體,便構成了賞石超然的韻味。
觀賞賞石的過程便是心靈與自然溝通的過程,也是使意識與形態相互轉化的過程,“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似與不似間——賞石給人以無限遐想,凝視間如入鏡象。時而讓人置身于大山大水之間,或登高遠望,感發“憶往昔,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或偶遇一小童,“言師采藥去,云深不知處”;時而憑空飄來一朵云⋯⋯
在喬建新眼中,這些實為大美。大美可以被各種藝術形式接受,中國當代雕塑藝術也基于古代賞石的美塑造出古代特色的當代賞石。大美還可以跨越不同的文化形式被認可,因此,西方收藏者也對賞石情有獨鐘。也就是說,賞石具有著國際化的市場需求。
Dialogue 對話
M:《錢經》 Q:喬建新
M 究竟什么樣的賞石為佳品呢?
Q 石的鑒別不僅需要人對復雜多樣的石種有深刻認識和對奇石有審美能力,而且要對石的不同年代的開鑿方式,不同時期對石的處理工藝,石面的包漿乃至石座的設計有深層次的研究。
歷史上有“四大名石”之說,它們都應該是上品吧?
從靈璧石、英石、太湖石和昆石的石形審美觀上說,大體上以“瘦、皺、透、漏”為上品,而其中不同的石種又有不同的評判依據。如靈璧石還要從“聲”來考究,上等靈璧石一定叩之有聲。
您有買錯石頭的時候嗎?
當然有。但我的原則是:寧可買錯,也不能錯過。
對于賞石的收藏,普通白領、中產階層如何入門呢?
作為普通的愛好者,應從單一石種下手研究,了解它的特殊性和與其他石種的共同性,循序漸進。賞石的市場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由于鑒賞知識的普及率比瓷器等其他項目低很多,還屬于冷門。但這同時又是一個機會市場,是為有心人準備的財富之門;而且賞石的收藏、鑒賞過程,又同時創造了凌駕于物質財富之外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