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看來,奢侈與貪婪都是帶有貶義的詞匯,但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沒有對奢侈的追求,就不可能有城市的擴張、經濟的擴張。
沒有對奢侈的追求,就不可能有城市的擴張、經濟的擴張。而當資本主義與奢侈粘連在一起,它就注定要導致瘋狂,引發危機。
報社的美國專家理查德·布格爾先生前兩天寫了篇專欄文章,對北京接連開張的奢侈品高檔商店提出質疑。在他看來,中國人現在的消費還沒有達到足以支撐這些商店全部贏利的水平,因此他斷定,其中有不少肯定不會“存活太久”。
但從我在報上讀到的消息看,布格爾先生的推論可能有點兒過于悲觀了。據世界奢侈品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1月,中國的奢侈品消費額達86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25%,首次超過美國,成為繼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其中又以廣東市場最為亮眼。此外,全國各大城市高檔轎車的熱銷也證實,中國人追求奢侈品的勁頭,可能并沒有因為全球經濟下滑而退落。
對奢侈品的追求是伴隨著城市化進程而出現的一種消費現象。德國學者維爾納·桑巴特早在上世紀初就認為,消費的集中帶動了城市早期的發展,而奢侈是拉動城市消費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并催生了資本主義。
桑巴特在《奢侈與資本主義》一書中有這樣的定義:“奢侈是任何超出必要開支的花費。”他認為,“必要開支”有數量、質量兩個方面,數量方面的奢侈與揮霍同義,比如,讓100個仆人干1個人就能完成的工作,或者同時擦亮3根火柴點1支雪茄;而質量方面的奢侈則以精制品為典型,“通常,精制的對象既包括材料也包括產品外觀。”
更有意思的是,桑巴特還進一步揭示,凡是在財富開始增長而且國民的“性要求”能自由表達的地方,都能發現奢侈現象很突出。當然,他還提到諸如雄心、喜歡展示、炫耀以及權力欲等這些追求奢侈的重要動機。
我不知道現在中國出現的奢侈品消費熱現象主要應當套用哪個動機,或許所有的動機都兼而有之,但桑巴特說的“財富開始增長”肯定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現在的中國財富增長之快,為追求奢侈創造了條件。
導致奢侈的原因或條件,可能并不重要,因為這些都反映了人的基本心理和城市化的必然,但桑巴特的斷言,奢侈產生資本主義,卻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從奢侈品店在中國大都市層出不窮到桑巴特對奢侈的論述,再到如今各方正在熱烈討論的資本主義模式的改革,其中的聯系無疑反映了某種規律性的東西。
談到資本主義,如果從心理層面來剖析,我們更多時候會使用貪婪這個詞。但貪婪與奢侈就像是一對“孿生”,誰也離不開誰。可以說,正是這對“孿生”,驅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也導致了市場經濟規律性危機的出現。
在中國人看來,奢侈與貪婪都是帶有貶義的詞匯,但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沒有對奢侈的追求,就不可能有城市的擴張、經濟的擴張。因此,有經濟學家認為,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增長原理實際上也是在刺激一種“奢侈的追求”,比如,大量雇用工人來修建公路或其他公共項目。
當然,我們在看到對奢侈的追求有著拉動經濟增長作用的同時,也不可忽視其規律中的另一面。同貪婪一樣,對奢侈的過分追求最終也會導致瘋狂。桑巴特在書中寫道:人們浪費自己的收入,揮霍盡財產,奢侈像無底洞,吞噬了一切……這些話雖然是在百年前寫下,但用來描述次貸危機前美國人的瘋狂消費,似乎也并不過時。
當資本主義與奢侈粘連在一起,它就注定要導致瘋狂,引發危機。這也就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學者在關注資本主義模式的時候,不是把目光投向它的體制,而是投向它的價值觀和消費觀的原因所在。
奢侈可以挽救下滑的經濟嗎?當然可以,但在追求奢侈的同時,請不要忘記市場經濟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