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帶來國民收入的相應增長,加之近年來藝術品市場也呈現出良好的市場行情,我國藝術品投資熱潮逐步升溫,錢幣拍賣市場行情火爆,天價藏品頻頻出現。在不久前的一次國際錢幣展覽會上,一枚1927年的張作霖伍十元面額的金幣拍出了天價--以52.6萬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幣約360萬元。
中華民國十五年張作霖像陸海軍大元帥紀念壹圓金幣系1926年天津造幣廠試制,此樣幣當時僅鑄二三枚,是供奉系軍閥張作霖把玩之用。由于存世量極其稀少,因此就顯得彌足珍貴。
張作霖金幣當然是個特例,但錢幣收藏與其他收藏品市場一樣,同樣遵循物以稀為貴的規律,發行量越是稀少的品種,未來的升值空間越大。那么,目前我國已發行的現代金銀幣中有哪些稀有品種? 這些品種具有怎樣的特點?
說到發行量稀少品種,不能被忽視的重要板塊就是大規格的紀念金幣。在這個板塊中,目前題材主要有生肖系列、藝術文化題材、重大政治事件題材、古典文學題材、熊貓題材等。規格主要有5盎司、12盎司、20盎司、1公斤等。發行量在10枚、15枚、20枚、25枚、68枚、99枚、100枚之間的品種大約有50余個。
這部分大規格金幣可以說是新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發行史上的精中之精,優中之優。新中國金銀紀念幣市場發展歷史,如果沒有這部分,將是殘缺和不完整的。
從發行時間看,發行量稀少的品種主要集中在90年代早期。比如1991年發行的熊貓金幣發行10周年5盎司紀念金幣,發行量為10枚,這是目前大規格金幣中發行時間較早的品種;接著在1992年又發行了古代科技指南針和地動儀1公斤金幣,發行量也是10枚;同年還發行了中國第1輪生肖幣發行12周年紀念1公斤金幣,發行量為20枚;2000年發行的10公斤金幣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金幣,發行量也是20枚。
從市場關注度來看,比較受歡迎的題材集中在生肖和人物等上面。1993年發行的孫中山5盎司金幣,發行量99枚,鑒于孫中山在海內外華人中的影響,該幣面市以來價格一直持續上升,目前市價已上漲到45萬左右;同年發行的毛澤東誕辰100周年5盎司金幣,發行量100枚,目前市價在40萬元左右。1997年的齊白石1公斤金幣,發行量僅25枚,目前價格在110萬元。2000年發行的1公斤梅花金龍,發行量僅15枚,目前市價在110萬元。
從比價關系來看,大規格金幣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同為1998年發行的生肖《虎》年紀念幣,彩金《虎》發行量為30000枚,發行價500元,目前市場價8000元左右;5盎司《本金虎》發行量99枚,發行價在26000元左右,目前市價在12萬元左右。從長遠看,5盎司金虎仍有一定的市場上升潛力。
當然,大規格金幣由于價格昂貴,要求集藏者具備相當的經濟實力,這樣就影響到它的消耗和擴散。其次,大規格金幣的投資周期相對較長,要求集藏者具備一定的耐力。再有,大規格金幣的流通性不及小規格,市場變現性能不強。這些都是大規格金幣的不足之處。
藝術品收藏熱的興起總是伴隨著國富民強。實際上,我國經濟獨步于世界的高速增長帶來了國民收入的相應增長。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軌跡顯示,當經濟實力達到一定水平時,居民投資方向會漸漸由房地產、股票等轉向需有相當專業水平的高端藏品。而隨著近年來國內錢幣集藏者收藏實力的快速增長,大規格金幣的需求已經呈現逐步放大的趨勢。
據了解,目前國內已初步形成了一個收藏這個板塊的群體和專營這些品種的商家群體,隨著需求的增大,原有的發行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需求。2009年的貴金屬紀念幣發行計劃對大規格金幣進行了大幅擴容,這樣在某種程度上就凸顯了早期發行量稀少的大規格金幣的集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