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就目前關于十二個品牌的十七家金店簽訂《福建省標準金飾達標金店公約》協議而言,“標準金飾”已成為國內珠寶界首推的一個行業自律的公約。
那么什么是標準金飾呢?推行標準金飾于行業發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意義何在?福建省寶玉石協會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標準金飾首先要質量達標,專家介紹說,公約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質量達標。黃金首飾雖然屬于貴金屬,但是作為商品,同樣需要遵守國家的有關質量標準,建立并嚴格出廠和銷售前的質量檢驗制度。
其次是純度達標。所謂純度達標,就是黃金首飾的純度符合國際標準,這是公約的第二個要求。國內黃金全部來源于上海黃金交易所,按理來說,每個商家每克黃金的售價都是掛鉤上海金交所牌價的。但事實上,市面上黃金飾品的價格卻千奇百怪,這源于市場上各種黃金首飾的成色不一。
專家說,市面上銷售的黃金成色之所以存在差別,是由于因為一些工廠刻意加工低含量金飾冒充高含量金飾銷售,包括許多的打金店首飾店銷售的首飾上字印也是殘缺不全,甚至連廠家字號都沒有,有的則沒有含量或材料類型。其目的就是為了掩蓋他們以低純度黃金冒充高純度黃金牟取暴利的事實。省寶協曾做過的一個調研顯示,每年生產不標印記或印記不全的黃金首飾,約占全省黃金首飾銷量的1/5。
于是2008年7月,福建省寶協啟動了“定點銷售標準金飾”行動,讓金店按照標準黃金的定點采購方案,與供貨商簽訂供貨協定,建立質量保證措施,保證銷售的首飾有印記,保證成色充足。
“定點銷售標準金飾的金店要達到零投訴。”專家表示,省寶協對定點銷售標準金飾的金店有著嚴格的考核體系和懲戒制度,萬一消費者碰到標準金飾純度不標準,且質量有問題,證據確鑿的,金店馬上就被淘汰。這個類似于“市場準入”的行業自律行為構成了標準金飾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