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金融危機了,我們結婚吧!”這句話并非天方夜譚。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報道,在韓國,不少高校的女大學生放棄就業,校園掀起了一股“結婚熱潮”。據韓國最大的婚介所“善友”統計數據顯示,1月份,22歲以下的女會員人數急速增加,其中女大學生會員人數已達到1000名,占會員總數的5%。
在英國,結婚市場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事實上,這種火爆的景象已經延續了一年多。數據顯示,去年威斯敏斯特婚姻登記處接待了1774對新人,同比增加了17%。而在利物浦市,去年9月到12月期間,共有281對新人注冊結婚,比2007年增加了11%。
在“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亞,人們則迎來了“結婚季節”。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黑色西裝的新郎和白色婚紗的新娘,伴隨著埃塞俄比亞特有的鼓聲,鄭重地走向婚禮現場。最可愛的是迎親隊伍中的“金童玉女”,孩子們穿著小禮服,天真爛漫。
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尚未見底,世界各國的失業率越來越高,人們面臨的工作壓力不斷增大。那么,為什么還要在這個時候選擇結婚呢?不少準新人認為,結婚可以促使另一半更努力工作,有助于家庭經濟的安定。心理專家也認為,當人們遭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威脅時,許多人會希望盡快成立家庭,借此在不穩定的形勢中得到安全感。
可是,舉辦婚禮需要很大的花銷,在金融危機的今天,新人們又是如何解決的呢?在英國,為了節省開支,多數新人先在國內登記,然后前往海外舉辦婚禮。據英國明特爾公司介紹,一場普通海外婚禮需花費6500英鎊,而一場英國本土傳統婚禮需花費2萬英鎊,海外婚禮比傳統婚禮能節約2/3的花銷。
在美國,甚至出現了一些“小氣新娘”,她們不但不再花大錢買婚紗,還以i-Pod取代樂團演奏,就連代表一生誓約的婚戒也能省則省。美國新娘雅頓說:“我們把我父母的舊婚戒給熔了,重打婚戒,因為現在的金價太貴,這樣做真的省了很多錢!”
“結婚熱”不僅源于金融危機的現實壓力,更源自人們對家庭溫暖的渴望和憧憬。俄羅斯輿論研究中心交際研究部主任卡緬丘克認為,人們現在更加珍惜家庭了,因為大家認識到,除了前程和美好的生活,還有家庭這個靜靜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