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盒世家
在著名的日本京都嵐山音樂盒博物館,有一件珍貴的藏品——世界最早的音樂盒,由日內瓦鐘表匠安端?法福爾制造。它高度僅有10厘米左右,外形是一只豪華的純金圖章,在圖章的底部內藏音樂盒,轉動圖章上部的發條便開始演奏音樂。音樂盒博物館的館長是山田晴美,而將這件珍貴的藏品贈予山田晴美的,正是Reuge家族的傳承人基多?魯吉。
2005年,山田晴美將京都嵐山音樂盒博物館的部分藏品帶到中國上海展出,在提起基多?魯吉和音樂盒時,仍十分激動地說,“音樂盒文化是沒有國界的,1995年我從瑞士人基多?魯吉夫婦手中接手了世界最古老的音樂盒后,就決心將世界上最受人喜愛的音樂盒集中起來展示,讓更多的人能看到音樂盒的魅力,讓音樂盒文化能世代相傳。”
1904年,基多?魯吉出生在瑞士圣克洛瓦城的一個音樂鐘表家庭。他的爺爺查理?魯吉于1865年在瑞士圣克洛瓦投入鐘表制造業。直到1886年,基多?魯吉的父親雅伯?魯吉成立第一個音樂盒制作坊,Reuge音樂盒王朝就此誕生,隨后,基多?魯吉穩健經營Reuge超過六十年。基多?魯吉對音樂盒制作直覺敏銳、創意十足,他發明了音樂盒內的Kandahar固定裝置,使公司在營運艱辛的年代得以突破難關。后來因為留聲機的發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及1929年的經濟大恐慌,音樂盒制造業遭到沉重打擊,幾乎銷聲匿跡。直到1950年,美國和日本的音樂盒工業迅速崛起,瑞士眾多制造廠不敵來自美日的競爭,紛紛倒閉,只有Reuge碩果僅存,穩固發展至今。
機械音樂,緊扣心弦
每一件Reuge音樂盒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作為全球唯一一家手工生產精密音樂盒的生產商,Reuge對于工匠的技藝有著極苛刻的要求:不僅要有匠人靈巧的手工,更要有調音師的靈敏耳朵與藝術家的鑒賞力,以保證最細微的音色差異得到準確區分。
Reuge的機芯是一個極為精密的機件,凝聚了幾個時代的創新科技,并不斷進行技術改良。音樂盒上的每一根音梳,每一根鋼針都由工匠手工打磨而成,再根據五線譜用代代相傳的工序鑲在合金滾筒上。今天,Reuge的機芯,從全球最小的17音梳音樂機芯到144音梳機芯,都無可取代。
另外,音盤也是Reuge音樂盒技術的關鍵,如果說基座是機件的骨架,那么音盤就是它的靈魂,在發出樂音之前音盤必須有一系列的高精密步驟,要經過切割、淬火的程序,達到最合適的硬度,才能擁有完美的音質。調音師會依據音盤的音樂特性進行最佳的調試,最后再由工匠將所有零件組合在基座盤上,整個過程都是手工制作。
在木材的選擇上,Reuge采用的是最優質珍貴的木材,如桃花心木、黃檀木、黃楊木等,作為機芯的華麗外衣,音樂盒的精工鑲嵌有著極為嚴格的程序:首先是選擇最優質珍貴的木材,再通過干燥、組裝、上釉、雕刻、鑲嵌細工等一系列嚴格程序,使其擁有獨特的色澤和紋路,為音樂盒賦予鮮活的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