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奧運光芒為體育題材加持
奧運板塊當然是2005-2008年貴金屬紀念幣市場主流中的主流,連續三組的熱銷不僅為中國現代紀念幣收藏群體帶來大量的新鮮血液,也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方面取得了完美的平衡,打造了一個既有文化含量又有經濟價值的收藏品牌。2009年發行計劃中唯一一個體育題材是“第16屆亞洲運動會金銀紀念幣(第1組)”,亞運會題材分別在1989年、1990年發行過第11屆亞運會第一組和第二組,以及1994年的第12屆亞運會金銀幣,無論是規格設置還是發行量,今年的發行計劃都有了較大的增量。譬如第12屆亞運會金幣(8克)發行僅3000枚,而第16屆亞運會的金幣(1/4盎司)發行量為30000枚,2008北京奧運會取得的巨大成功,催熱了體育收藏熱,口碑市場雙贏產生的巨大能量無疑也為發行方對于體育題材的發行狀況有了底氣。
二、時政題材承載民族凝聚力
時政題材因為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與歷史紀念意義,一直有著極強的人氣凝聚力,也自然而然成為了戰略資金和收藏者鐘愛有加的對象之一。09年計劃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金銀紀念幣(以下簡稱“建國60周年”金銀幣)是典型的時政題材幣,也是“建國”系列金銀幣中的第三組。在前面兩組中,“建國30周年”金幣是中國第一套現代貴金屬紀念幣,“建國50周年”金銀紀念幣發行于世紀交替階段,由于發行量非常少,社會沉淀很徹底,屬于高價少量的精品幣。而去年年末發行的“改革開放30周年”金銀紀念幣(以下簡稱“改革開放”金銀幣)也成為禮品行情的熱門品種。我們來具體分析“建國60周年”金銀幣的發行情況,它是2009年除生肖、熊貓兩個傳統項目之外的最大項目,涵蓋了五個規格,包括1公斤金幣和1公斤銀幣,發行量也較前面幾組時政題材幣品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比如“改革開放”金銀幣中的1/4盎司金幣的發行量為30000枚,但“建國60周年”1/4盎司金幣的發行量就增至60000枚,而且,在時政題材中出現1公斤級別的紀念幣也是非常少見的。分析其背后產生的原因,主要牽涉到這個題材恰好與當代國人的文化心理產生共鳴,北京奧運會取得的巨大成功和四川賑災等大事件激發的民族自信與民族凝聚力不會在2009年降溫,從這個意義上講,“建國60周年”金銀幣將直觀地反映當下特定的文化心理與精神信息,因此我們可以斷言,這個題材將具有很強的市場號召力和資金凝聚力,市場想象空間較大。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金銀紀念幣(第1組)也將于今年亮相,世博題材以系列形式發行顯然也借了奧運會的東風,同是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盛會,還是值得我們期待的。
三、古典文學板塊再添新丁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彩色金銀紀念幣(第1組)是除生肖虎外,2009年計劃中唯一一個彩色幣項目。古典文學題材闊別三年后再添新丁,其中金幣2枚,銀幣3枚。與西游記項目相比,項目與發行量略有調整,缺少了1公斤彩色銀幣,1/2盎司金幣替換為1/3盎司。或許是由于“水滸”的市場號召力不如前面的“紅樓夢”和“西游記”的考慮,或許是市場消費心理引導了發行計劃的調整,這也反映了中國貴金屬(0.35,-0.00,-1.41%)紀念幣市場的市場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雖然來自于體制、慣性、觀念等
因素仍會產生影響,但市場對于資源配置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也是不爭的事實。
四、傳統項目仍將是今年的市場熱點
熊貓、生肖照例是每年發行計劃的保留項目,熊貓幣無論是發行規格、形制品種、數量均與去年完全一致,但熊貓加字幣和生肖項目中“1公斤梅花形金幣”的缺席有些讓人意外。無論如何,憑借熊貓和生肖題材所累積的雄厚群眾基礎與市場口碑,這兩個傳統項目仍將會是2009年市場不變的熱點。大項內略作小項的調整,也顯示適度從緊保護市場的發行原則。
綜觀2009年貴金屬紀念幣計劃,一共發行7個項目、43個品種,比2008年計劃減少1個大項、1個品種。2009年中國經濟將面臨巨大挑戰,風險與機遇并存,從2009年的發行計劃來看,后奧運時代特征和管理層積極調控因素都比較明顯,紀念幣市場規范程度和監管水平不斷提高,因此,我們有理由對2009年的貴金屬紀念幣市場的發展充滿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