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股市及基金的低迷徘徊讓不少普通百姓將目光瞄準了收藏,古玩字畫一般人不懂,可真金白銀總不會有啥大差錯吧?工商部門要給廣大市民提個醒:收藏需謹慎,就算是“真金白銀”也要留神了。
近期,沙河口工商分局公平交易執法人員在對轄區內檢查時發現,某收藏品銷售店銷售的金銀紀念幣涉嫌虛假宣傳。據查,該銷售店在報刊媒體上以整版的篇幅刊登廣告稱:“第一套純黃金‘生肖金幣’火暴發行,生肖金幣是帶面值、可流通的法定貨幣”等內容。工商執法人員對現場待出售的8盒金紀念幣、6盒銀紀念幣進行檢查,發現所有金紀念幣包裝盒內提供的國家金銀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報告編號一樣,所有銀紀念幣包裝盒內提供的檢驗報告編號一樣。工商人員依法詢問該店負責人,負責人承認廣告是某國際文化傳播(北京)責任有限公司制作的,并從該公司進貨,該店自己在大連報刊媒體發布廣告。該套紀念幣據說是在澳大利亞制作的,有個證書;可流通的法定貨幣是面值為澳元,是不是可流通的法定貨幣負責人自己也不知道,說不清楚,紀念金幣是否是真金(999的)也說不清楚。
工商執法人員將金銀紀念幣的檢驗報告(共兩份)復印件寄往該報告的出具單位:國家金銀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經該中心書面證實,經中心查驗貴單位提供的2份檢驗報告都不是中心出具的原版報告。最明顯之處就是中心出具的所有報告都敲有騎縫章,而這2份報告均無騎縫章。同時該中心已不止一次接到關于本案件的調查函,由于中心出具的每一份報告都只有唯一的一個編號,不可能同一編號出具2份以上的報告。由此可證明涉案方有偽造本中心報告的行為。
工商人員根據證據查證,該銷售店在媒體發布的廣告內容構成虛假宣傳。包裝盒內提供的檢驗報告經過證實是偽造的,以該證書為證明銷售紀念幣的行為亦構成虛假宣傳,證據確鑿。工商部門依法對該銷售店進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