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石屬葉蠟石,質地滋潤,富有光澤,硬度較低,也比較松,尤其高山系的礦石由于開采時爆炸的震動,石的結構受到破壞,多裂格、裂紋,長期置放呈枯燥狀。古人有用油來養石的方法,就是用油涂沫石上,使之滋潤,又能冥格痕。時至今日,人們也還是采用這個方法來養石。油須選用白茶油,因其色白又不粘手,是理想的護石油。今國內有人用護發油,此油也是茶油提煉出來的,添加些香料,多是玫瑰型、茉莉型,是從花卉中提取的,不含化學成分,對石沒有什么壞處,而且護發油制作過程考究,油清純,又白又不粘手。香港、臺灣、新加坡人用橄欖油養石,也有上述優點,效果很好。然而,切不可用菜油、花生油、不上手,又會影響石的色澤,使石色呈暗黃。
在對壽山石雕刻品上油時,可先把少許油滴在軟毛長刷上輕輕刷之,然后用手撫摸石面。陳列時宜放置在不受陽光直射的地方,玻璃櫥應加以密封,因為抹過油的產品,容易粘灰汪。
櫥、柜中如裝上日光燈、射燈之類來照明,還需在櫥內放幾杯水,讓水蒸發,增加濕度。小件的壽山石雕及印章,人們經常握在手中把玩,怡情養性,其樂無窮。但是壽山石高山系中的大部分與田黃石則不適宜長久握在手中。因為這類石頭質較松,且因開采時受震動,招致許多裂紋隱于石內,由于手有熱度,握久了石溫就更高了,裂痕也就顯現出來了。而且握在手中有可能不小少失手,那么損失就更大了。所以,小件壽山石雕品最好抹些油,在小心玩賞之后,放回柔軟的錦盒內,以免碰撞損傷。
況且,那些紅色俏物的石頭含鐵量多,少見光不容易變色,或變暗。
有些人保養石頭貪圖一勞永逸,把石頭泡在盛滿植物油的缸里,這種做法是不適宜的。因為大部分好的高山石長期泡在油中,會更通透,然而也會使石的透明度變得灰暗,不自然,尤其鮮艷奪目的高山石長期用油泡,會失去昔日的光彩。另外,如奇降石、峨嵋石,這些旗山系與月洋系中大部分硬度較高的石本身不透明,就在油中泡上一千年,也是不會通透的。
另外,養石尚有二忌:其一,壽山石中珍貴的石種不可隨意加熱打蠟,因為有礙于石種保持原來的面目。其二,芙蓉石特別滋潤、潔白,尤其是藕尖白、豬油白,“入手使人心蕩”,也不能上油。上油后的芙蓉石即泛黃,甚至出現石中黃白不勻的色彩。古人已有這個經驗,他們把上油后的芙蓉石,謂之“油泡芙蓉”。收藏者把玩芙蓉石時,可和在臉部和鼻翼兩側輕擦,讓微量的脂肪油保養最為適宜。故用油養石不可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