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擺設(shè):與皇帝“如影隨形”
清朝是如意絕對的鼎盛時期,宮廷如意的制作更是盡精工之所能。據(jù)說,整個18世紀(jì),清宮可能有“如意”十幾萬柄,凡皇帝所到之處,“如意”都是最重要的擺設(shè)。各代帝王后妃的畫像和各種宮廷畫作中都可見如意的身影。至道光十五年,內(nèi)務(wù)府的一份奏折詳盡載明,不算宮內(nèi)陳設(shè)的如意,僅清宮及圓明園庫貯如意共1621款(套),其中宮內(nèi)存1194款,圓明園存450款,足以證明清皇室對如意的喜愛程度。貴族之外,如意其珍貴的材質(zhì)、巧奪天工的工藝造詣和吉祥驅(qū)邪的涵義,也成為各種大戶人家名紳身邊的珍貴閑物和他們之間互相祈福禳安的貴重禮品。
清帝中以康熙和乾隆最愛如意。從康熙開始,如意成為清宮上下的玩物,寶座旁、書房里、寢殿中均擺有如意,以示順心。開始精心置辦9柄成套者,其中多為節(jié)慶壽誕時官吏貢進(jìn)宮中的賀禮。九是單數(shù)之極,《易經(jīng)》中稱陽爻為九,所以九又有至陽至盛之意,從而成為一個吉利數(shù),“九九”就為極致之?dāng)?shù)。臣下敬獻(xiàn)9柄成套如意就是祝愿帝后長壽齊天,皇命至極。相反,有時帝王也用9柄材質(zhì)不同的如意分賜給諸位臣下以籠絡(luò)人心。
乾隆除了視如意為陳設(shè)的吉祥之物,還是一種“代語不須言”的妙具和“佳朋”,臨朝或議事之時,有時不須言語,把玩手中的如意便可表達(dá)己意,更為其御制詩數(shù)首。乾隆最喜歡竹根、檀木、白玉和仿古銅如意。乾隆帝60壽誕時是歷史上最為隆重的一次如意進(jìn)貢。大臣們集資進(jìn)獻(xiàn)了60柄純金如意,共用黃金1361兩(今42546克)。每枚如意都有一尺多長,通體金黃,外包累絲,手柄上用綠色松石鑲嵌“萬年如意”四字,光華燦爛,皇家氣派無可比擬。而且這個款式的如意在每柄如意的鉤頭上分別用金絲鑲嵌了乾隆壽誕60年間每一年的干支(天干地支的簡稱),60柄代表60年。乾隆詩云“處處座之旁,率常陳如意”。這60柄如意至今完好無損地保存在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