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深圳的樓女士日前在古玩市場經不住一個古玩商的如簧巧舌,買下了一件據稱是出土的玉佩。樓女士聽說,古玉須貼身佩戴,色澤會變得越來越美,于是穿了根細繩掛在頸上。不料,過些時日,她覺得胸前又痛又癢,一看,與“古玉”接觸的皮膚已紅腫脫皮,而那佩玉非但沒有變得潤澤,反而變得暗淡無光。
樓女士把這塊“古玉”拿到市區(qū)某家檢測中心進行檢驗,檢驗結果表明,這是塊經過化學處理的偽古玉。買這樣的贗品不僅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佩帶盤弄還可能有害健康。
檢測中心專家提醒消費者:經多種化學物質所制的玉器、翡翠飾品,長期佩戴對人體非常有害。近期有一份調查顯示在我市近百個翡翠飾品專柜中發(fā)現,具有權威檢測機構出具鑒定證書的不足10%,人工處理及仿制品近一半。而且翡翠大多為人造,這些人造翡翠或為質地較差的原材料經強堿或強酸漂白后又經染色和充填樹脂膠而成,還有些翡翠則是人造玻璃。
專家還提醒說,市場上一般打2.5或3折的玉石、翡翠大部分是假貨。尤其是那種特別光鮮亮麗的,這種玉石多半是經多種化學物質所制的贗品,長期佩戴對人體非常有害。對于簡單的辨別市場上的玉器,可以從“看、聽、測試”中來進行:
看,主要看晶體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較強,油脂光澤;
聽,真玉聲音清脆,反之聲音悶啞;
測試,真玉從玻璃上劃過,玻璃上留下劃痕,而玉石本身則絲毫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