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禮儀式中,大部分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在聽到新娘、新郎叫自己爸爸、媽媽的時候,都要給新娘和新郎紅包,表示自己的一點心意。有的人把它叫做改口,有的把它叫做認親。總之,這也是新人成家儀式的一部分。那么在設定這個程序和執行這個程序的時候,新人的父母和結婚的新人要注意什么問題呢?提示如下:
一、新人的父母要注意的問題
1.新人雙方的父母在商量給新人紅包的時候,紅包的個數一定要一致。
要求是,如果雙方的父母給紅包就都要給。不要一方給,一方不給;一方的父母給一個紅包,另一方的父母也給一個紅包;一方的父母給2個紅包(父母一人給一個),另一方的父母也給2個紅包。如果不給,雙方父母就都不給。為什么呢?這時要考慮到父母的感受。因為給紅包的這個環節,都是在來賓的眾目睽睽之下,來賓們都看著呢,如果雙方父母給的紅包個數不一致,就會給紅包個數少的一方的父母,造成心理壓力,也可能會因此成為來賓議論的焦點。
2.父母在給新人紅包前,最好把紅包事先放在“明面”上。
因為在父母給新人紅包的環節,當聽到兒媳、女婿叫自己的時候,父母一般都很高興,光顧高興了就容易把給紅包的事情給忘了。如果這時紅包是放在“明面”上,主持人看見,會想辦法提醒父母給紅包的問題。如果沒有放在“明面”上,主持人看不見,那主持人是不敢提醒的。因為如果父母忘記帶紅包了,眾目睽睽之下,他們會很尷尬的。
二、結婚的新人在接過紅包需要注意的問題
新人接過父母的紅包交給誰暫時保存呢?在我主持婚禮的經歷中,可以說有百分之90%的新人都把紅包轉身交給自己的伴娘和伴郎。其實這也無可非議,但是能不能做的更好點,在這個小小的問題上體現出新人的感情呢和解決父母的擔心?我看是可以做到。
從新娘把紅包交給伴娘的瞬間,我們可以看出,新娘與伴娘的關系是最近的,紅包給她保管是最放心的。那婚禮現場上還有沒有比伴娘更近的人呢?有的,那就是新郎。新娘為什么不把紅包交給自己最近的人呢?如果新娘轉過身,把紅包交給自己的新郎,(新郎放在西服兜里)這個雖然是個小小的動作,但是最大化的體現了你與新郎之間親密的關系,這個動作也是解決了一個最重要的關注,就是,給紅包的一方(父母)看到這個小小的動作,會在他們心里認為,我的兒子或我的姑娘在小家里是“主事”的,他們的錢財是不分你我的。把這個美好的印象留給對方的父母,新人們何樂而不為呢?
具體操作就很簡單了。新娘把紅包交給新郎,新郎放在西服兜里。新郎也要把紅包交給新,由于新娘身穿婚紗沒有兜,新娘可以示意新郎,把紅包放在自己的西服兜里(或由新娘接過紅包親自放在新郎兜里),這樣才顯得兩人的關系親密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