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去年年底,來自上海的蘇敏羅一怒之下將油畫委托人和拍賣行告上法庭,引發了“假畫門”事件。此前她花230萬元拍下藝術大師吳冠中的油畫《池塘》,被畫家本人證實是偽作,但“拍賣不保真”是行規,法院駁回了原告訴訟請求。鑒別古玩真贗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即使是行家也難免有打眼的時候,尤其是字畫和瓷器,作假者的工藝甚至會令作者也分辨不出真假。相對而言,壽山石材質的差異讓壽山石雕獨一無二,更容易識別真假,但隨著礦產資源的減少,壽山石價格上漲,造假者也盯上了壽山石市場。
【怪象一】外省石冒充壽山石
作為壽山石中的珍品,民間用“一兩田黃十兩金”形容田黃石的珍貴,上等的田黃達到每克上萬元,遠超黃金,目前一兩頂級田黃石甚至值百萬元。市場上因此出現了染色、做皮等現象,對于有經驗的玉石收藏者,這種石頭的真假鑒別較容易。
市場上還出現了新的冒充品種,不染色、不做皮,售價低得驚人。這在北京、天津、安徽、浙江和貴州等地較為明顯。有人把一般的壽山石當成名貴壽山石出售,或將浙江、內蒙古、河南、青海等其他省市出產的石頭當成壽山石出售,或者將合成的假石頭當壽山石出售,比如用與田黃石相近的昌化黃石等外省石冒充田黃石。有的人用有蘿卜絲的高山石染色做皮后冒充田黃石,看上去也有絲有皮。芙蓉石作為壽山石的另一主流品種,目前常被貴州石冒充。
用來冒充的石頭通常是近年來進入收藏品市場的,開采量較大,收藏投資的價值較小。藏家辨別需要較多的專業知識。
【怪象二】對比真品和家中藏品外地人常說真品不真
“雖然壽山石早已走向海內外,收藏壽山石的人不少,但很多人對壽山石依然不夠熟悉,”中國民協壽山石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葉少波告訴記者,過去他們多次組織藝術家組團出省展覽壽山石精品,遇到了這樣的尷尬事:參觀的人指著壽山石真品說是假的,依據是與他們自家收藏的不一樣,專家的鑒定結果卻證實他們收藏的是贗品。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壽山石在福州是一個不小的產業,有30萬至50萬的從業人員,福建的壽山石愛好者對壽山石較為熟悉,能鑒定壽山石的人至少有數千人。福建以外的人對壽山石的了解遠不及福州人,能鑒定的權威專家也少很多。在福州,不少從小摸著田黃石長大的人,閉著眼睛一摸就知道田黃石的真假。
【怪象三】原產地也賣假貨
作為四大印石之首的壽山石以產地命名,產于福州市壽山村,礦區附近也賣壽山石,很多外地慕名而來的壽山石愛好者都覺得那里是壽山石原產地,石頭應該會可靠。
本地多位藏家卻說,他們多次前往都發現有商家賣外省石,甚至包括原石也用外省石冒充,這對于培育福州的壽山石文化產業是一大傷害,有關政府部門應該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