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之魅
數十億年前,混沌初開的一刻,鉆石誕生于地底深處的烈焰中,自4000年前,鉆石在印度首次發現后,鉆石的璀璨美質令世人傾倒。鉆石如此深具美麗,數千年來,人們追尋著它,迷戀著它,為它傾倒也為它沉醉。試想,沒有鉆石的世界會是怎樣?沒有鉆石,便沒有了堅貞和純潔的信物;沒有鉆石,便沒有了權利與財富的象征。只有耀眼的鉆石永遠讓人心跳加速。
“男人樂于為愛決斗,我卻寧可活著的他們送我昂貴的鉆石。”夢露挑逗而高傲地嬌嗔著她最喜歡的歌——《鉆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人們越來越受用將愛情與鉆石捆綁“消費”,以至于我們曾經以為是愛情在利用鉆石偷走了女人的心,到頭來,反倒是愛情里的誓言受了謊言的牽連,被我們狠心地踩在腳下,而鉆石,要可靠得多。它既不會嫌棄我們年老色衰,也決不會無情地背叛。縱使,有一天愛情背棄了天長地久,至少還有它肯與我們長相廝守。
為我決斗 不如送我鉆石
男人們為愛決斗,這種古典的雄性虛榮聽起來確實觸目驚心。但是今天就不要再指望哪位還能拿出這種“舍身取愛”的魄力了。法國人樂于為愛而死,但夢露指出了更討女人歡心的捷徑——送她鉆石。一塊石頭,憑什么蠱惑了所有女人心?到底是它俊俏的外表本身就令人著迷,還是愛情標語“炒作”了它的身價?又或者是昂貴和稀有蠱惑了女人的虛榮心?
《蒂凡尼的早餐》把奧黛麗-赫本的事業推向了新的高峰,與此同時“坐收漁利”的還有以奢侈昂貴聞名的鉆石。當一心想嫁入豪門的女孩在紐約第五大道上的蒂凡尼鉆石店享用早餐的時候,她對旁人說:“在這兒吃早餐不會不快活”,話里話外充滿了成為上流社會一員的虛榮。沒人會忘記那個閃耀著珠光寶氣的赫本,那時,她身上的鉆石既是對美好愛情的隱喻,也暗示了物質女孩貪婪的虛榮心。盡管影片結尾,赫本的豪門夢以幻滅告終,但是,緣分還是同樣安排她在蒂凡尼珠寶公司遇到了自己的真愛。導演沒有忘記幫“鉆石”正名,最終它還是以“正面形象”成為了撮合美好姻緣的象征。影片放映后很長一段時間,第五大道上的蒂凡尼商店都保持了居高不下的客流,顯然,多數的女主顧們期盼在這里也能邂逅自己的愛情。在鉆石的起源地印度,當地的宗教用梵語“Vajra”和“Acira”指代鉆石,意思是“雷霆火焰”和“太陽”。足見初始,這種石頭便以璀璨光芒征服了人們。不僅如此,與其他寶石相比,鉆石也顯示了與眾不同之處——它僅由單一元素“碳”組成,與其說這使它與眾多珍寶相比顯得格格不入,人們更愿意把這視為獨一無二的象征。有哪個女人不希望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呢?女人熱愛鉆石的初衷也便不攻自破,沒人甘愿做平庸的“另一個”,每一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