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昆侖山上的“頑石”到價值連城的“美玉”,近年來,和田玉被認為是“瘋狂的石頭”,它裹挾著各種版本的“財富神話”走進人們的視野。
在實現價格直上云霄和備受關注的雙重目的之后,2008年和田玉遇上了一個坎兒。在北京、和田、烏魯木齊等地,和田玉的交易量下滑,價格停止上漲并現跌勢,“瘋狂的石頭”再掀波瀾--是“泡沫”破滅?還是市場“陣痛”?
和田玉首現“雙跌”
自2002年開始,新疆和田玉價格出現明顯大幅上漲。從幾十元、幾百元幾經倒手翻倍到成千上萬元的故事比比皆是。一時間,和田玉的產地--新疆和田成了很多人的“淘金地”,隨之也帶來和田玉過度開采、產玉的玉龍喀什河慘遭破壞。
然而,連續上漲幾年后,和田玉卻在奧運年里首現“雙跌”現象。據新疆寶玉石質檢站副站長李忠志介紹,今年以來,新疆大大小小的玉石店交易量下降了四成多,只有少數幾個大型企業交易量持平,“那還是因為有強大的遍布全國甚至國外的交易網點,資金實力雄厚才得以幸免。”李忠志說。
設在北京復興門百盛商場內的北京和田玉交易中心,今年以來交易量較為慘淡。負責該交易中心的中國和田玉網總經理田力說:“本以為奧運會帶來大量的購買,和田玉在海外很有口碑,但是奧運期間銷售量并沒有增加。因為銷售疲軟,價格也首次出現了波動,基本上沒有上漲,有的還小幅回落。”
曾經一度因為“價格瘋漲”而被喻為“瘋狂的石頭”的和田玉,除了交易量下降,“瘋狂”的價格也有所止步,甚至出現跌勢。烏魯木齊市一媒體工作者小吳看中一塊白玉生肖掛件,她領著行家前去鑒定購買,在鑒定確屬和田玉之后,幾經砍價,標價8000元的白玉生肖掛件最后以2000元的價格被小吳買得。
新疆寶玉石協會的業內人士則認為,和田玉價格其實并沒有降價。“‘打折’只是商業噱頭。一塊玉只值3000元卻標價10000元打三折,這樣的手法現在很多,影響了和田玉的名聲。”新疆寶玉石協會的副會長李澤昌說。這位和玉打了近四十年交道的老人對和田玉充滿了信心,但對市場現狀卻有些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