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美者;然玉不琢,不成器。玉石經加工雕琢成為精美的工藝品,稱為玉雕。玉器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中文化內涵最豐富、藝術成就最輝煌、經濟附加值最高貴的特種工藝美術品,在歷代政治、文化、道德和宗教等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
海派玉雕久負盛名
伴隨著歲月長河的激蕩轟鳴,當代玉雕業更是迅猛發展,并逐漸形成了“北派”、“揚派”、“海派”、“南派”四大流派。 其中,以“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為精神,“細膩精致”為特點的海派玉雕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成為中國南北流派的典型代表。
海派玉雕是以上海為中心地區的玉石雕刻藝術風格,它經歷了一個比較漫長的形成過程。19世紀初上海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貿易的重要港口,蘇州、揚州及其周邊地區的玉器制品通過上海口岸向外輸出,使上海玉器雕刻行業有了新的發展。上海珠寶玉器市場的繁榮致使蘇、揚等地區的雕刻藝人大量涌入,這當中包括一批揚派玉雕藝人,如著名的古董派玉雕藝人王金洵、萬源齋、傅長華、尤洪祥,人物、動物雕刻大家楊恒玉、胡鴻生、顧咸池等,這些藝人在上海特定的文化氛圍中逐漸形成了一種特定的玉雕風格———海派風格。海派玉雕以器皿(以仿青銅器為主)之精致、人物動物造型之生動傳神為特色,雕琢細膩,造型嚴謹,莊重古雅。
海派玉雕工藝可謂海納百川、兼容并蓄,在江浙地區玉雕藝人的雕刻風格基礎上,綜合了揚幫、蘇幫、南幫以及宮廷玉雕的工藝特點,繼承了中國明清玉雕精華,博采眾長,在細膩上下工夫,形成了玲瓏剔透、俊俏飄逸的海派藝術風格,它與北京宮廷派等幾大流派共同形成了當代中國玉器的主流風格。
御府工坊發揚光大
近年來,海派玉雕人才輩出,在海內外各大展會上倍現精湛技藝,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其中,作為海派玉雕的中堅力量,被譽為“君子玉匠”的付雪飛大師還開創了御府工坊品牌,力求將海派玉雕發揚光大。上海御府工坊選料考究,精于工藝,注重文化底蘊,通過一件件精美的作品獲得了業內人士和消費者的一致認可。
在選料上,御府工坊首選優質和田玉。據了解,和田玉在中國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由于其質地細膩,柔和如脂,在世界眾多同類玉石中獨樹一幟,成為群玉之首。北京2008奧運會會徽“中國印”,正是采用兩方優質的新疆和田玉作為材料。
在雕刻上,御府工坊從不急功近利,始終相信慢工出細活,一般雕刻時間都是20至90個工作日,同時御府工坊的每位雕刻師至少都有十年以上的雕刻經驗。在幾十個日夜里,這些雕刻師們細細打磨,潛心設計,謹慎雕刻,最終展現給消費者生動且有神韻的件件佳作。
在付雪飛大師的帶領下,御府工坊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穩健前行。在2008年底的“海派玉雕百年巡禮•大師精品展暨2008中福玉文化節”中,玉雕大師付雪飛被授予“海派玉雕大師最高貢獻獎”,御府工坊的參展作品如“鐘馗”、“福祿老仙”、“羅漢獻寶”等多款經典玉雕作品更是博得了滿堂喝彩,再次得到了市場的肯定。
走進2009年,上海御府工坊也有了新面貌。據付雪飛大師介紹,御府工坊網站全新改版,完全實現電子商務化,將讓消費者們更為方便的選購玉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