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的兩周內,北京、上海、廣東的絕當品拍賣會如火如荼地舉辦,其中的翡翠首飾充當了其間的熱拍焦點,華夏典當行的拍賣會上,10多件起價在1000元以上的翡翠首飾全部成功拍出,普通市民踴躍參與。
然而,業內人士提醒中小藏家,挑選翡翠學問多多,不要被商家“貴妃鐲”、“浮雕款”等宣傳字眼忽悠。
記者走訪了廣州友誼商店等高檔商場,發現在香港各個大品牌的專柜上,翡翠單品價格多在萬元以上,檢驗證書上級別相同的冰種鑲嵌耳環,在友誼商場一對的售價多在5萬元上下,而荔灣區玉器批發市場上,卻只要5000元就可買到,價格相差10倍。業內人士對此的解釋是,名牌首飾設計費用很高,而在廣大批發市場,多數翡翠產品的設計并沒有創新。那么,對于以佩戴為主要消費目的的市民,該如何從百貨商場中挑選出“性價比”最合理的翡翠首飾呢?
近年來的時尚翡翠首飾多做鑲嵌類形狀,對于鑲嵌類的翡翠,如胸針、耳環、手鏈等,佳盛珠寶的朱經理對此提醒我們:一是看是否有“封底”,二是厚度如何。所謂封底,就是翡翠首飾的底部被裝飾物遮擋起來,翡翠被包在里邊,只能看到外層是否光鮮,既不知道下邊是否有瑕疵裂痕,也看不清到底有多厚,商家由此可以混充賣高價。
記者考察了廣州市場,發現在友誼商場、廣百等高檔商場,有七成以上的翡翠首飾都確實是沒有“封底”的,可比較輕松地檢查出其厚度和材料。而記者也檢查了廣州周邊很多“大雜燴”的批發市場,發現其中一半以上的鑲嵌類翡翠產品都有“封底”的,這也正是很多市民寧可多花費幾倍的價錢去大商場買翡翠,而不愿意在批發市場“淘金”的主要原因。
翡翠的厚度不僅決定其現實價值,還決定了其后續開發潛力。厚度大的翡翠圓潤整潔,重量大,更加美觀;而且今后即使要改裝成其他首飾,無論拋光還是重新鑲嵌都比較容易。而厚度薄的翡翠則輕薄易碎,再利用率不高。
而對于翡翠手鐲,近年來的設計也趨向時尚化,以往一成不變的足碼正圓形設計被時髦改良成“貴妃鐲”與“扁圓鐲”,今年以來大受市場追捧。但據記者實地勘察東莞的加工車間,發現“扁圓鐲”是由節省材料而制成的。所謂的“扁圓鐲”,就是手鐲的橫截面是橢圓型或扁方形,在開采加工中多為無法塑造成完整圓形的二級料所雕刻,在等級上無法與正規圓形相比,所以我們看到,在香港銅鑼灣的高檔珠寶商店中,十萬元單價以上翡翠鐲子一律為正圓設計。再者,就實用性來講,“扁圓鐲”重量小,不規則,也不如正圓的抗打擊能力強。
最后,挑選翡翠手鐲也要“量手而行”,太大或太小都是不適合的,合適的翡翠手鐲最好套在手腕后,剛好能空余出2~2.5厘米的圓心距離,而且可以沿著胳膊往上推到10厘米的距離才被胳膊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