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用途廣泛,除了應用于高科技領域之外,人們更感興趣的似乎是其醫療保健功能。據《本草綱目》記載:水晶“辛寒無毒”,主治“驚悸心熱”,還能治療“肺癰吐膿,咳逆上氣”,可“安心明目、去赤眼、熨熱腫”,亦可“益毛發、悅顏色”。近年來,水晶的“壓電效應”得到廣泛關注,再加上“大西洋水晶頭骨”、“巫師的水晶球”的推波助瀾和商家的廣泛宣傳,水晶愈發被認為蘊含著某種神秘力量。近幾年水晶受到買家追捧,銷售火爆,特別是2004年行情大漲。
水晶是大自然神奇力量造就的寶物,與翡翠玉石等收藏投資領域相比,水晶的購買成本相對較低,鑒別相對簡單,收藏更容易入手,同時為收藏者帶來很多精神上的享受,并且只要藏品精良,也可以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繼2004年上半年行情大漲之后,從2004年7月中下旬開始到現在水晶價格已有所回落,說明消費者正日趨理性。對于收藏者而言,也可以免去為市場炒作多掏銀子的煩惱。有些專家認為水晶既無療效也無收藏價值,此種說法自然有助于給過熱的市場降溫,但如此籠統一說亦使得剛剛開始水晶收藏的水晶愛好者們無所適從。那么為什么專家們認為水晶不具備收藏價值呢?實際上,專家們所說不具備收藏價值的水晶應該是普通的大路貨水晶制品,由于水晶儲量豐富,此說確有道理。但作為一個收藏門類,水晶還是大有可為的,喜好水晶收藏者可以從以下3個方向入手。
古董水晶
幾十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就已經開始使用水晶作為工具,但作為裝飾品則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例如廣東珠海寶鏡灣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晚期的水晶玦,通體磨光,制作已經非常精美。此后各時期貴族墓葬都有水晶器出土,但數量相當少,可以作為傳世品的就更少了。這主要是由于水晶的硬度非常高,大約在摩氏7級(摩氏硬度計以10種不同硬度的礦物為依據,相應地將硬度由低到高分為10個等級,該方法由德國礦物學教授Mohs’Friedrich創立而命名。6級以上幾乎都應屬于寶石之類的礦物),在古代由于技術手段的限制,開采和加工難度都很大,古代的水晶制品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珍品,不論飾物、生活用具還是工藝品都極具收藏價值。
由于水晶材料本身的穩定性,很難根據材料本身識別古董水晶,只能從特定時代背景下的制作工藝方面入手鑒定水晶制品的年代,辨別真偽。譬如春秋戰國時期在器物上琢磨鋒利邊棱、遼代契丹族雕工拙樸敦實的工藝特征在當時制作的水晶器物上都能找得到。當然,對于收藏者來說還需要把古董水晶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結合起來考慮,因此對于收藏者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有充足的資金,更需要深厚的歷史文化功底。
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高度統一的古董水晶價格高昂,并且不會受現在原材料價格的影響。隨著人們對于這個收藏領域的逐漸認識,其價格必然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