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罕見的“超深”鉆石可謂價值連城,因為能夠告訴我們地殼之下的狀況和環境。據悉,人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這種不尋常的鉆石,為它們如何形成提供了新的線索。
這些寬幾毫米的白鉆是一家礦業爆破公司在距南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市北部大約300英里(約合483公里)的小村落尤萊利亞之外發現的。發現之后,他們將鉆石送上阿德萊德大學鉆石專家拉爾夫·塔珀特(Ralf Tappert)手上。塔珀特和同事表示,在尤萊利亞鉆石內部發現的礦物質只能在地表以下超過670公里(416英里)的區域形成,這一深度超過波士頓與華盛頓特區之間的距離。
來自深部的線索
塔珀特說:“全世界絕大多數的鉆石形成于地表以下150公里到250公里的區域,位于遠古大陸板塊地幔根部內部。而超深鉆是在地球深度超過670公里的下地幔形成的,遠遠超過普通鉆石形成區的深度。”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在地球不同區域發現的超深鉆數量不超過12顆。這些區域包括加拿大、巴西、非洲,現在又增加一個新成員——澳大利亞。
德國拜羅伊特大學地質學家凱瑟琳·麥克卡蒙(Catherine McCammon)表示:“由于是來自下地幔的唯一天然樣本,深鉆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一組深鉆樣本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就像是我們研究月球時用到的月球巖石。”尤萊利亞鉆石包含了形成材料——碳的信息。它們所含的重碳同位素簽名說明,碳一度存在于海床上的海相碳酸鹽之中。
古怪的寶石
在巴西、非洲和澳大利亞發現的深鉆讓研究人員得出同一結論,發現地點能夠解釋深鉆如何誕生。在這些地區發現的所有6組深鉆曾一度位于遠古超級大陸岡瓦納的邊緣。塔珀特說:“深鉆經常被視為古怪的鉆石。我們并不知道它們如何起源。但隨著澳大利亞深鉆的發現,我們已開始接近答案。”
地質分布說明所有超深鉆都以同樣的方式形成:隨著岡瓦納之下的洋殼下沉——這一過程被稱之為“潛沒”——碳被帶到下地幔,碳首先變成石墨,最后形成鉆石。最終,金伯利巖(以南非城市金伯利名字命名的火山巖)在快速噴發中被噴到地表,同時也將鉆石帶到地表。英國地質調查局的約翰·魯登(John Ludden)表示,如果這一理論得到證實,尤萊利亞鉆石的歷史較其它絕大多數鉆石相比要比我們之前認為的更為年輕。“世界上很多鉆石據信都來自30億年前非常年輕時的地球的潛沒地殼。”
但塔珀特的理論認為,地球上的這些鉆石應該是在大約3億年前形成的。魯登在接受《新科學家》采訪時說:“這一理論可能導致修改金伯利巖及其鉆石“賓客”的勘探模型,迄今為止的勘探主要集中于早期地球年代非常久遠的巖層。”麥克卡蒙稱,塔珀特的理論“似是而非”,不過是其中一種可能性罷了。并非所有深鉆都符合“岡瓦納模型”,但新發現的深鉆確實“提供了一個可以被這一領域其他人士檢驗的具體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