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是否值得普通市民收藏呢?海水珍珠是不是好過淡水珍珠?這些問題對于一些普通大眾來說,有些人或許并不是那么了解,其實珍珠宜戴不宜收藏,并且海水珍珠衰老速度快于淡水珍珠。據了解,就在元旦前后,一顆重達119.25克、長度達71毫米的巨型珍珠“馬克西瑪”在荷蘭展覽會上閃亮亮相。去年佳士得的紐約拍賣會上,一條以68顆罕見天然珍珠串成的項鏈賣出了710萬美元的高價,刷新了珍珠項鏈拍賣的最高價。然而在國內,珍珠脫皮現象卻屢屢見諸報端,上個月,一位游客在海南花4072元購買的海水珍珠項鏈剛剛佩戴后就出現了脫皮現象。
或許是海水珠核太大易脫皮所致,據從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傅培健教授處了解到,由于環境污染與人為捕撈破壞,海洋中已很難打撈天然珍珠蚌。大多數海水珍珠與淡水珍珠一樣,都是人工飼養的,而珠核的大小往往是決定產出珍珠大小的第一要素。
由于海水珍珠蚌生長速度慢,公開海域投食飼養成本高,一般會移植較大的珠核進去,然而,海水珍珠蚌天生嬌貴,很容易被大珠核“噎死”。目前世界上的海水珍珠養殖基地往往會在較大的珠核外表涂一層生化保護膜,讓珍珠蚌不至于那么容易被“噎死”。由于被塞進去的珠核太大,珍珠蚌自行生成的碳酸鈣晶體層過薄,兩種不同物質互相有排斥性,導致海水珍珠在外界氣候條件變化時很容易龜裂脫落。即使是世界高端品牌的海水珍珠首飾,一般佩戴一年后色澤也大不如前,市民買回脫皮的珍珠首飾,也就沒有什么奇怪了。
雖然海水珠較易脫皮,但它的價格卻是淡水珠的2至10倍。據廣州珠寶市場上了解到,一般的淡水珍珠項鏈可以保存3到5年不變黃不脫皮,批發商販一般愿意存貨1到2年;而極少有人愿長時間積存海水珍珠貨品。正因為養殖與存貨都困難,目前廣州市場上的海水珍珠批發價格達到了淡水珍珠的2倍到10倍。
廣東地質局檢測中心的項賢彪主任認為,珍珠消費價值遠大于投資價值。珍珠的構成成分是碳酸鈣、有機物質與水。碳酸鈣難抗水溶;有機質更不穩定,品質再高、保存條件再好的珍珠,壽命也不過一兩百年。海水珍珠由于移植的珠核體積大,雖然整體潤澤度可能略好于淡水珍珠,但衰老速度更快。
所以,有珍珠飾品的廣大消費者們可千萬別把你的高檔珍珠收藏起來,一定要記得多多佩戴,因為專家都說了:珍珠宜戴不宜藏。而且,人體皮膚分泌的油脂和堿性汗液可保護珠膜,多佩戴則使珍珠益壽,閑置則早衰。